金融机构头脑风暴:如何共建基金生态圈?
基金生态圈各参与方要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
2023年已过,但仍给基金市场留下了不少挑战:如基金发行市场遇冷,公募基金总体规模遇到增长瓶颈……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如何更好地服务投资者,实现业务增长,成为摆在基金生态圈参与各方面前的重要课题。
在1月12日举行的2024基金生态大会圆桌论坛中,来自基金公司、银行、券商、平台公司的代表就此展开热议,并围绕各方如何更好地协同发力,为基金行业赋能进行了头脑风暴。
在博时基金副总经理王德英看来,要解决基金行业面临的困境,最重要的是解决为投资者赚钱的问题。“只有投资者有好的投资体验,行业才可能有好的发展。”
对此,王德英建议要做好选品、配置和陪伴三方面工作。在基金选品方面,不能仅关注过往业绩,还要参考长期业绩的稳健性,要将过去“好看的”和将来“看好的”相结合。在基金销售方法上,王德英主张配置式的销售,也即站在配置的视角帮客户选择,并提出可以采用“3+1配置体系”,风格策略主题行业方面的配置,以及境内境外两个市场的配置等三个层次的选择方式,通过上述方式来提高长期收益,降低投资行为的损耗。
除了致力于提升投资者体验外,在基金行业不断面临挑战的背景之下,参会嘉宾达成的另一个共识是基金生态圈各参与方要通过合作来实现共赢。
平安证券平台金融中心的总经理顾远在结合自身与基金公司的合作经验后表示,平安证券能够在ETF销售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一是与基金公司相同的关注点构成了双方合作的基础;二是面对ETF销售更为复杂的合作模式,注重将自身资源聚合起来,与基金公司的资源禀赋进行匹配。
谈及怎样提升销售规模时,顾远提出关键是要发现客户需求,其中深层次的需求挖掘需要与同花顺这类拥有大流量的平台方进行合作。
中信总行资产托管部总经理助理郭安对于论坛中提及的“共建基金生态圈”概念表示非常欢迎。在她看来,生态圈中的各方需要寻找自己的价值和诉求,并且在生态圈内形成互补,以期共同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对于未来可能的合作方式,郭安提出,基金公司、银行等合作方可以尝试将自有流量公开化,并基于共同生态圈内各自的特长进行协调,共同探索新的服务方式。
作为基金生态圈中的平台方,同花顺也积极开展了与其他参与方的合作。据同花顺B2C集群副总裁应文博介绍,针对同花顺平台用户对于消息热点关注多、基金投资经验相对较少的情况,同花顺一方面立足投资者教育,与基金公司、券商等共建基金内容生态;另一方面以热点和大赛为抓手,为平台用户打造沉浸式体验交易。
应文博称,去年同花顺和易方达、华夏基金公司合作上线指数和板块情绪,收获了不错的用户反馈。今年将继续和大V、基金公司和券商一起探索满足基金用户的特色交易工具,尤其是ETF领域的,例如条件单工具,通过工具帮助用户提升交易盈利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