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程凤朝:上市公司有所分化,存量需优化重组、增量把好质量关
在程凤朝看来,高质量的公司,也就是高健康指数的公司,不仅在财务和治理方面表现出色,还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并拥有长期的发展潜力。
9月22日,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学术研讨暨中国上市公司健康指数2023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议上,《中国上市公司健康指数报告(2023)》以及基于这一报告产生的“202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健康指数百强”榜单成功发布,吸引了全体参会者的目光,成为会议的亮点。
报告与榜单这两大学术成果,均是基于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构建的“中国上市公司健康诊断体系”。据悉,这一体系是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的支持下构建完成的,包括公司治理、外部监督、创利能力、竞争态势、产品销售、价值再造、资产资本结构、内部控制以及企业文化等九大系统,共涵盖39个子维度和400余个底层指标,以全面、客观、公正的方式对上市公司的健康程度进行评估。
9月22日,银柿财经对这一报告的编撰者——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进行独家专访。
资本市场质量良莠不齐
《中国上市公司健康指数报告(2023)》已是连续第三年出版。在“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已成为资本市场工作重中之重的当下,过去一年,A股上市公司们交出的答卷能否令人满意?
对此,程凤朝告诉银柿财经,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资本市场一直保持稳健的发展态势,截至2022年底,上市公司数量增至5079家。其中,研究评价的制造业服务业等上市公司总计有4795家,综合健康指数的平均水平为66.17,中位数水平为66.45,高于平均水平的上市公司有2485家,占总数的51.82%。
程凤朝表示,按照可比口径,制造业、服务业等上市公司综合健康指数平均水平同比提高了1.54,这表明上市公司在高质量发展水平方面取得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
不过,程凤朝也进一步指出,资本市场良莠不齐,分化严重,“以2022年收入为例,大于100亿元公司只有726家,仅占15.09%,小于100亿元的有4085家,大约占比为84.91%;其中小于50亿元的有3588家,约占75%”。
在程凤朝看来,高质量的公司,也就是高健康指数的公司,不仅在财务和治理方面表现出色,还更具创新力和竞争力,并拥有长期的发展潜力,“这些公司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或服务,赢得市场认可,同时满足投资者、员工、社区等各方的期望,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存量优化重组、增量把好质量关
在此背景下,程凤朝认为,资本市场工作的发力点应该放在存量优化重组上来,增量则要把好质量关。
“没有一定的规模,就很难增加研发投入,很难推进产业和产品升级,很难提升国际竞争力。”程凤朝进一步表示,“在注册制条件下,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要求,深入推进上市公司存量优化重组势在必行。”
上市公司该如何合理推行存量重组?对此,程凤朝也给出了他的看法。
“以前我们谈并购,一般都是指上市公司收购非上市公司,这个情形可能基本过去了,从发达市场看,此类情况多是发生在大型科技公司收购研发初期的创新项目。从国际经验看,退市是优化重组的重要途径。”程凤朝说。
同时,程凤朝告诉银柿财经,在注册制条件下,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要求,深入推进上市公司存量优化重组势在必行,特别是那些健康指数排名市场靠后的公司,不少都是ST/*ST公司,表现为治理不规范、战略不清晰、决策不科学、内控不健全、业绩差等问题,需要通过资源整合和制度安排来改善。
北交所上市公司首入“百强榜”
与《中国上市公司健康指数报告(2023)》一样,“2022年度中国上市公司健康指数百强”也发布了第三期。从某种程度来说,百强上市公司代表着A股的“最高质量”。这几年,百强上市公司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对此,程凤朝表示,今年的榜单相比过去两年,变化主要集中在三点,其一,从今年开始,健康诊断指标体系将金融地产公司纳入评价,囊括了全部上市公司,有7家金融类公司进入了榜单,如四大银行和人保集团。
其二,是北交所上市公司首入“百强榜”。“上榜的公司有不少是大家公认的优质公司,有些是名声不显但是公司自身业务、经营治理、社会责任、业绩表现均在行业内表现优异的公司,比如我们今年有一家北交所的贝特瑞进入榜单,这家公司虽然在北交所,但整体实力要优于我们不少沪深两市的公司,这也是一个新的变化。”程凤朝说道。
其三,是行业方面的变化。程凤朝指出,榜单符合国家产业发展的政策方向,与市场也在紧密结合,在新能源、高科技、高端制造等产业的公司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些百强企业是各个领域高质量发展的典范,它们不仅具有卓越的竞争实力、创新能力、财务稳健性,还在管理与治理、社会责任履行、合法合规经营等方面表现出色。我认为这个榜单是经得起市场检验的。”程凤朝表示。
上市公司健康指数,安徽名次居前
值得一提的是,分区域看上市公司健康指数,结果可能出不少人意料。
《中国上市公司健康指数报告(2023)》显示,从省份上看,剔除金融地产后,4795家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广东省(788家)、浙江省(632家)、江苏省(609家)、北京市(415家)、上海市(376家)、山东省(283家),占据了总量的64.71%。
不过,从综合健康指数平均水平看,在上市公司数量超过100家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中,综合健康指数平均水平第一的省份是安徽省,达到67.30,其次是北京市(67.24)、四川省(66.85)、浙江省(66.67)、上海市(66.66)。
“不可否认的是,广东、浙江、江苏、北京等这些发达地区,占据着全国上市公司总量的半壁江山。然而,正如资本市场上市公司良莠不齐,分化严重一样,这些地区内上市公司同样存在这个特点。优质的公司多,但排名靠后的公司依然很多,两极分化,在整体评价的过程中,自然不如发展均衡的地区有优势。”对此,程凤朝说道。
程凤朝进一步表示:“以安徽为例,我们为安徽省做过上市公司发展质量报告,安徽省上市公司超过170余家,在面向十大新兴产业领域方面均有布局,涵盖环保、化工、专用设备、半导体、汽车零部件、电力设备、计算机应用、医药、光学光电子、金属新材料、通信等细分领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布局极为成功。
程凤朝告诉银柿财经,安徽省总体健康指数以及九大系统健康指数几乎均高于市场平均水平,各个行业的龙头企业展现出较强的竞争优势,体量小但具备潜力的企业较多,整体表现较好,这也是安徽省整体综合健康指数较高的原因;四川省的情况类似,有诸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大公司,引领地区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需关注多个“维度”
在采访最后,程凤朝对于上市公司该如何高质量发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党中央和国务院多次强调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性。我认为,这种强调是多维度考虑的结果,如保护投资者权益,促进市场稳定性,提升公司长期竞争力,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推动经济持续增长。”程凤朝说道。
程凤朝进一步表示,只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才能吸引更多投资者进入资本市场,从而引导更多资金流向实体经济;只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才能确保市场持续稳定,有弹性和韧性;只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才能增强整个市场的竞争力,进而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只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才能更好地履行保护环境、关爱员工、服务社区等社会责任,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只有高质量的上市公司,才能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为经济社会稳定作出重要贡献。
“我们也是期望通过今天的健康指数发布、百强企业名单揭晓以及与高质量企业杰出代表的对话,推动我国上市公司和资本市场迈向持续稳定、具有韧性、高质量的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程凤朝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