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笔债券展期获通过,碧桂园完成自救第一步
对于碧桂园而言,眼下更紧迫的是能否在宽限期结束前顺利偿付两笔境外债的票息,而这也是引发碧桂园此次偿付风波的导火索。
9月1日晚,碧桂园(02007.HK)首笔寻求展期的境内债券“16碧园05”在经历了两次投票时间的延期后,展期方案终获通过,有惊无险地完成了自救的第一步。
资料显示,该笔债券是碧桂园控股有限公司在2016年9月1日非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第四期)(品种二),发行规模合计58.3亿元,期限7年,当前余额39.04亿元,到期日为2023年9月2日。
8月12日,碧桂园旗下11只债券停牌,其中便包括“16碧园05”。作为未来一年内碧桂园境内债余额中最大的一笔,“16碧园05”的成功展期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受此利好消息影响,碧桂园股价9月4日上涨14.61%。
展期方案方面,银柿财经从一位接近碧桂园人士处获悉,“16碧园05”债券持有人通过了碧桂园提出的本金展期三年的兑付方案,具体支付方式为:债券到期后的第1、2、3个月分别支付2%带本金;2024年9月支付10%的本金,2025年9月支付15%的本金;2026年3月支付25%的本金;最后一期2026年9月支付剩余44%的本金。
值得一提的是,与过往很多房企将利息做递延不同的是,碧桂园提出正常支付利息。在展期之外,碧桂园还提供了增信措施,拿出福建龙岩、山东烟台及江苏沭阳、淮安、兴化等项目公司股权收益权作为增信,保障投资人的权益。此前有媒体报道称,碧桂园筛选出的这5个增信项目是业内公认相对优6质的项目,经过第三方评估机构、审计机构把关,有利于保障债券的本息兑付。
接近碧桂园人士还向银柿财经透露,在“16碧园05”2023年第二次债券持有人会议上,《关于增加40个自然日宽限期的议案》也获得了债券持有人的通过。这样看来,碧桂园已经完成了初步的自救。
但是这并不意味碧桂园的风险已完全解除,从碧桂园现有的债务情况来看,还是面临一定的偿债压力。境内债方面,“19碧地03”将在今年11月20日到期,当前余额为9.9亿元。不过对于碧桂园而言,眼下更紧迫的是能否在宽限期结束前顺利偿付两笔境外债的票息,而这也是引发碧桂园此次偿付风波的导火索。
8月8日,市场消息称,部分碧桂园离岸债券持有人在8月7日尚未收到碧桂园应于当日应付的上述美元债利息。据悉,两笔债券分别为碧桂园4.2%N20260206和碧桂园4.8%N20300630,均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且发行规模均为5亿美元,到期日分别为2026年2月6日和2030年8月6日。
目前这两只债券仍处在30天付息宽限期内,但如果碧桂园在宽限期结束前不能如期支付2250万美元的利息,将面临实质性违约。银柿财经就这两笔美元债的兑付事宜联系了碧桂园,截至发稿,未获得有效答复。
从碧桂园最新发布的半年业绩来看,截至6月末,碧桂园持有的总现金余额约1305.7亿元,其中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约1011.2亿元,受限制现金约294.5亿元,而一年内到期的有息债务总额约1087亿元,无法完全被现金覆盖。但考虑到债券展期已经通过,因此用6月末数据计算现金覆盖短期债务倍数这一指标的参考意义较为有限。
面对流动性危机,碧桂园近期在自救方面也作出了多种尝试。除了积极与债券持有人、银行和金融机构协商展期外,还通过加快销售回款,盘活旗下资产,处置物业开发项目投资等方式保障现金流安全。
促销售去化回款方面,上半年,碧桂园销售回款率达9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保持正向。
盘活资产方面,8月25日,碧桂园将其所持有的广州亚运城项目26.67%股权以12.92亿元的价格转让给中海地产,扣除应付款后收到现金约7亿元。8月30日,又透露将以每股0.77港元的价格向建滔集团发行约3.51亿股股份,用于抵偿2.7亿港元的债务。
对此,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碧桂园进行“债转股”和出售广州亚运城项目的主要目的或是为了优化公司的资本结构,缓解现金流压力以维持公司运营和推动保交楼,同时也促进债务重组工作。通过将债务转化为股份,可以降低公司的负债率,改善财务状况。而出售部分股权则可以获得即时的现金流入,则有助于解决公司当前的现金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