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微公司业绩预增,半导体板块逆势大涨,“砍单潮”下机构看法不一
国内机构仍看好半导体产业,有分析师指出,半导体板块将在细分板块具备分化的成长性。
7月6日,A股半导体板块“风景独好”,中微公司(688012.SH)在交出亮眼中报预告后,盘中最高涨至133.0元/股,涨幅高达19.71%,带领整个半导体板块领跑市场。截至收盘,概伦电子(688206.SH)和瑞芯微(603893.SH)涨停,拓荆科技(688072.SH)等多只个股涨幅靠前。
5日晚间,中微公司披露2022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2年半年度营业收入约19.7亿元,同比增长约47.1%;新增订单约30.6亿元,同比增长约62%。报告期内,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2亿元到4.8亿元,同比增加5.89%到21.02%;归属扣非净利润为4.1亿元到4.5亿元,同比增加565.42%到630.34%。
中微公司表示,2022年上半年营业收入和毛利同比均有大幅增长,得益于公司克服了疫情的不利影响,同时受益于设备市场发展以及产品竞争优势。但本期非经常性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约3.3亿元,主要系本期计入非经常性损益的政府补助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1亿元;此外,由于公司持有的中芯国际和天岳先进的股票价格在本期有所下降,本期因股权投资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较上年同期减少约2.0亿元。
此外,消息面上,据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透露,美国正在推动荷兰政府禁止ASML向中国大陆出售主流技术产品(包括DUV光刻机),并希望将限制范围扩大至稍旧的DUV光刻机设备等。对此,部分市场人士认为,该消息对于半导体产业的国产替代有一定的刺激作用,或是今日半导体板块上涨的因素之一。
砍单潮、报价大跌,制造商忧心忡忡
不过,相比A股,外围市场的芯片公司们却表现不佳。台积电(TSM.US)、阿斯麦(ASML.US)、拉姆研究(LRCX.US)、科磊(KLAC.US)、应用材料(AMAT.US)等半导体个股在昨夜美股的V型反转中“拖了后腿”。直接原因或是今年二季度以来,消费电子市场层出不穷的“砍单”消息。
作为电子消费品市场中的“中流砥柱”,智能手机率先“顶不住了”。根据IDC的报告预期,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将会减少至13.1亿台,同比下滑3.5%。今年5月,有消息传出中国三大手机厂商小米、OPPO和vivo已通知供应商,2022年4~6月以后的供货量将比此前计划减少2成左右。另据国海证券消息,台积电目前苹果iPhone14系列量产已经启动,但首批9000万台出货的目标已削减一成。
“屋漏偏逢连夜雨”,订单的“焦虑”从手机产业蔓延到了PC等领域。今年一季度,PC和平板电脑市场分别下滑了4.3%和4%。同时,近期几乎所有一线PC品牌都开始下调年度出货目标,联想、惠普、宏碁、华硕均位列其中,其降幅达二位数百分比。Wit Display首席分析师林芝预计,2022年PC中笔记本电脑市场销量或将下降9%。
据市场机构Digitimes Asia的一份报告称,由于“挖矿”热潮消退以及PC市场需求的急跌,台积电的另外两大客户AMD与英伟达向台积电表明了订单规划的调整。其中,AMD调减今年第四季度至2023年第一季度共约2万片7/6纳米订单,英伟达则要求延迟并缩减第一季度订单。
厂商为应对需求高峰而增加产量,在供过于求后商品价格下跌。这种供求均衡理论的事例不止一次上演。在继驱动IC、电源管理IC与CIS影像感测器后,MCU近期也出现砍单降价压力,英飞凌、意法半导体、德仪等MCU厂商被传出报价严重下滑。
今年4月份,Gartner研究业务副总裁Richard Gordon在ASML发布财报后表示:“我们刚刚看到了半导体市场的经典高峰——芯片短缺、价格上涨、库存增加,所有这些都导致了非常高的增长和2021年的创纪录收入。但是,这是一个周期性市场,短缺情况正在缓解。我认为我们已经过了周期的高峰。”Gordon认为,芯片行业正进入一个下行周期,行业将从供应不足转向供应过剩,这将给半导体定价带来下行压力,并导致收入增长放缓。其预计下一个上升周期将在2025/2026年开始。
此外,内存芯片制造商美光(Micron)也在其最新的季度业绩公告中表达了谨慎的态度。美光报告了有史以来最高的收入,但警告投资者,随着个人电脑和智能手机内存需求的下降,它预计下一季度的收入将下降13%。
半导体后市怎么走?
与上述消息所传达的悲观预期相反的是,国内机构仍看好国产半导体行业。
首创证券在其研报中指出,近期,购车消费政策频出,汽车需求回暖预期带动汽车电子热度高企。伴随上海复工复产以及各新能源车企新车型的陆续发布,叠加各省市频繁推出的购车优惠政策刺激下,新能源汽车需求有望在下半年开启强劲复苏。新能源汽车所需半导体数量和价值量是燃油车的数倍,将成为半导体需求的重要引擎。
该研报认为,在手机等消费类需求承压下,部分芯片产能紧张的态势在2022年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在光伏和新能源汽车等旺盛需求下,功率半导体产能在2022年仍旧偏紧。
据相关媒体报道,近期国内晶圆制造厂商仍处于满载及扩产状态,但产能紧缺程度相较去年已有减缓。受高库存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近期部分厂商将原本重复的订单撤回或者下单节奏减缓。
不过,捷佳伟创证券部工作人员对记者表示,公司目前业务并不受上述消息影响,在手半导体清洗设备订单仍十分充足。其介绍道,目前设备交货周期大概是三个月,公司订单均正常推进中。另据德邦证券3日的报告数据显示,今年6月,半导体大陆设备中标数达44台,本土化率达64.7%。其中,捷佳伟创中标11台,在国内厂商中排名靠前。
方正证券科技电子首席分析师陈杭告诉银柿财经记者,半导体板块将在细分板块具备分化的成长性,并长期看好半导体的国产替代。陈杭在其研报中指出,目前国内半导体行业处于库存周期的下行通道+创新周期的分化阶段+国产替代的放量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