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程凤朝:五大维度解读2021年A股“年报综述”
程凤朝表示,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尤其是创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4月30日晚间,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发布了2021年A股年报综述,对此,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学术顾问委员会委员、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会长程凤朝从五大维度进行了解读。
截至4月30日,全市场共有46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21年年度报告,共实现营业总收入64.97万亿元,占全年GDP总额的56.81%;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19.81%,远高于当年GDP增速;非金融类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54.90万亿元,同比增长22.63%。约八成公司实现收入增长,四成公司收入连续三年持续增长。此外,上市公司海外收入同比提高18.03%。
利润方面,A股上市公司2021年全年共实现净利润5.30万亿元,同比增长19.56%;扣非后净利润4.43万亿元,同比增长24.39%,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一步提升。同时,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约为5.03万亿元,同比增长9.82%;近八成公司实现经营活动现金净流入,显示出较高的盈利质量。
对此,程凤朝表示,总体看,A股上市公司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公司质量稳步提升,A股上市公司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同时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多领域回馈社会。但是,受新冠疫情等主客观因素影响,上市公司发展质量尤其是创利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中关村国睿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会基于大数据、利用人工智能、汇集专家力量,建立了上市公司健康评价体系,2021年A股上市公司在创利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成长能力、创新能力方面均有一定程度提高,但不平衡、不稳定、不协调的现象依然存在。”程凤朝进一步表示。
创利能力
程凤朝首先指出,2021年,A股净资产回报率(ROE)中位数水平是7.35%,与上年基本持平(2020年为7.96%),但行业间状况不平衡,最高的是金融业,中位数水平8.95%;最低的是教育,中位数水平-9.05%。

从贡献利润看,全年A股公司共实现净利润5.30万亿元;从行业看,金融业上市公司家数仅占总量的2.7%,但贡献了2.06万亿元的利润,占比约为38.87%;而制造业上市公司家数占比65%,但利润总额为1.70万亿,仅占32.08%。
此外,教育、农林牧渔业、房地产等行业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导致净利润变化了-527.41%、-177.66%、-69.25%。
偿债能力
“2019年~2021年,上市公司整体资产负债率分别为60.29%、60.00%、59.93%,逐年下降,去杠杆效应明显。”程凤朝指出,“利息保障倍数,即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比当期利息支出,中位数水平为15.53,相比2020年提高了1.57,说明整体偿债能力较好。”

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最高,中位数水平为47.10,其次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位数水平为24.55,具有较好的偿还贷款能力;最低的是教育行业中位数水平仅为0.25,其次是建筑业中位数水平为3.43,房地产业中位数水平为3.63,一定程度上存在偿债风险。
营运能力
在上市公司的营运能力方面,程凤朝关心的指标包括总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固定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方面,程凤朝指出,2021年A股上市公司的中位数水平为0.54,相比2020年略有提高(2020年为0.51)。

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最高,中位数水平为1.27;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中位数水平为1.04,制造业中位数水平为0.60;最低的是金融业,中位数水平为0.06,其次是房地产业,中位数水平为0.19,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位数水平为0.30。

应收账款周转率方面,程凤朝称,中位数水平为5.12,比2020年有所提高(2020年为4.94)。其中,教育行业最高,为63.98,其次是住宿和餐饮业中位数水平为25.05,房地产业中位数水平为23.53;最低的是建筑业中位数水平为2.79,其次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中位数水平为2.80,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位数水平为3.20。

固定资产周转率方面,程凤朝表示,中位数水平为3.92,相比2020年提高了0.45,说明部分行业注重对现有资源的利用。其中,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最高,中位数水平为100.34。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中位数水平为15.74,房地产业中位数水平为14.55。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最低,中位数水平为0.92,其次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中位数水平为1.17,采矿业中位数水平为1.97。
成长能力
2021年,A股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64.97万亿元,同比增长19.81%。

从行业看,收入同比增长率中位数水平为19.00%,其中卫生和社会工作行业最高,中位数水平为29.56%,其次是采矿业中位数水平为29.55%,制造业中位数水平为21.30%;最低的是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中位数水平为-36.18%,其次是教育业中位数水平为2.50%,农林牧渔业中位数水平为5.56%。
创新能力
程凤朝指出,2021年,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研发投入金额合计约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7.90%,占营业收入的2.13%,上市公司对研发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其中,1621家公司连续三年研发投入持续增长;研发强度领先的行业分别是教育,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
“然而,总体来说,研发投入与发达资本市场科技企业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以医疗保健行业为例,A股医药生物行业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比的中位数为4.57%,而美股医疗保健行业研发投入与营业收入比的中位数是83.94%。”程凤超进一步表示,“原因是诸多处于成长期的公司研发费用远高于营业收入。在这次抗击新冠疫情疫苗研发和口服药开发方面表现突出的辉瑞,2021年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为17.01%,以往年度一直保持在这个水平以上,而我国部分公司重销售、轻研发的现象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因此,我们应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高质量发展的思想,落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即‘用税收优惠机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着力推动企业以创新引领发展‘。”程凤朝指出。
“展望2022年,机会和挑战并存,4月29日政治局会议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的总基调、总方向、总策略,这是上市公司改革和发展的最大机遇;新冠疫情不断反复、俄乌冲突和部分西方国家推行贸易单边主义对我国上市公司生产经营构成严重影响;加之我国制造业本身存在的高端材料短板等制约,困难不可小视。坚持在开放创新的基础上推进自主创新,尽力营造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氛围,努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是今后一个时期上市公司发展的主基调。”程凤朝最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