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变革,能否“拦截”正在赶来的考证大军?
“考证热”会降温,但是“考试热”则不一定。
陪伴了证券从业者20余年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将迎来重大变革。
3月17日,中国证券业协会研究起草《证券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细则》),全文共六章五十三条。根据《细则》,目前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名称将变更为非准入型的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与此同时,报名条件也有所收紧,新增了要“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或是已被证券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机构聘用的人员”。这意味着,部分学生党将不再具备报名资格。
证券从业资格证,起初只是证券行业从业者入行的“准入证”。而近年来,随着金融行业的火热,吸引了许多非从业者加入考证队伍。考证原因也逐渐变得五花八门:有人为了入行,有人为了学习金融知识,有人则为了申请个税减免……
此次变革,能否引导报考群体回归理性?又能否让证券从业人员管理方式,紧跟资本市场及证券行业的发展而变化?
更注重专业能力是否匹配岗位要求
距离今年第一次资格考试还有3个月左右,此次《细则》的公布打破了往年一成不变的局面。
在微博上的#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话题里,记者看到不少人都在讨论“在校大学生还可以参加考试吗”“一年有效期是什么意思”“新方案今年就会实施吗”等问题。
中国证券业协会在起草说明中指出:“证券从业人员管理方式已改变,通过考试不再是从事证券业务的必需条件,以资格管理为基础的考试管理制度已明显滞后于形势变化,亟需进行相应调整和完善。”
我国资本市场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国务院“放管服”改革持续推进,2020年新证券法颁布实施,证券行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记者了解到,此前考察的主要标准是从业人员的相关基础知识,《细则》则更注重其专业能力是否符合岗位要求,侧重点不同。
那么,《细则》具体作了哪些调整?
此次《细则》将考试名称从证券从业资格考试变更为非准入型的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测试类型则明确分为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和高级管理人员水平评价测试两类,两类考试中又各含两个子类别。
从业人员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包括一般业务水平评价测试和专项业务水平评价测试;高级管理人员水平评价测试则分为一般高级管理人员水平评价测试和专项高级管理人员水平评价测试。
一般来说,非证券行业人员会选择报考一般业务水平评价测试。这项测试对应两大基础科目,即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和金融市场基础知识。专项业务水平评价测试对应的专业科目则包括投资银行业务、证券投资顾问业务、发布证券研究报告业务等。

值得注意的是,《细则》对成绩时效作出规定,提出测试成绩自取得之日起一年内有效,超过有效期的则不能作为登记时相应专业能力水平的参考。而且,只有在成绩有效期内登记为从业人员的,相关测试成绩才在执业期间持续有效。
另外,《细则》对报名参加一般业务水平评价测试的人员要求进行了调整:新增“取得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认可的大专及以上学历”;高中文化程度要“具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或是已被证券公司、投资咨询公司等机构聘用。
这意味着,可报名人群范围“收窄”,部分在校学生党将不再具备报名资格。
“综合过往参考人员从业情况和证券行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借鉴了其他水平评价类考试。”中国证券业协会表示,以上两项调整是为了引导公众“理性”考证,而且也给予已通过考试的人员5年过渡期。
“准入证”的含金量有多高?
在这20余年间,约有100余万人通过证券从业资格考试这一“入门关”,进入证券行业从事证券业务。
在中国证券业协会官网公布的从业人员基本信息中,经银柿财经记者统计,目前,129家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总数为34万余人。
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2022年度考试计划公告》,今年面向社会报考的证券业从业人员资格(统一)考试拟举办2次,在全国41个城市举办。
国内某大型券商员工表示,对于券商行业而言,证券从业资格证是准入证。
记者在BOSS直聘官网上看到,国信证券浙江分公司在招聘投资顾问一岗,在任职要求一栏明确要求“通过金融市场基础知识、证券市场基本法律法规(即证券业从业人员一般从业资格考试),及投资顾问业务资格考试”。财富顾问这一岗位则要求“具备证券从业资格”。
另外,还有大批公众通过参加考试,学习掌握证券基本知识。“家人都是老股民,耳濡目染之下我慢慢积累了一些股票知识,工作后有了闲钱,便开始投资基金、在券商开户购买股票。”王泳(化名)告诉记者,尽管如此,还是觉得自己在投资市场有很多不懂的知识点,要时刻努力挣扎着避免成为“韭菜”。
在一次偶然的契机下,王泳成了“考证大军”中的一员。在2021年的一次报税过程中,王泳发现,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尽管身处教育行业,但王泳也动了考证的心思,“一方面是考虑到可以免税,另一方面也想着多学点知识总没坏处”。
“我感觉这个考试没那么难,没想着报班,主要还是跟着网上的免费课程学习。”王泳开始在知乎上搜索备考信息,发现里面有不少推荐的辅导视频和教材,于是花了50多块钱买资料,并报名了当年10月的考试。对此,浙江大学金融学专业2018级学生小阳(化名)也持同一看法。
那么,这项简单易过的证书,“含金量”高不高?“个人觉得证券从业资格证含金量不大,只是一个入门级的考试,近几年从同行处听说过考试情况,没有太大变化。”金融专业出身的李嘉(化名)告诉记者,从考试的难度来说,他认为考试内容是基础知识,相当于金融专业学生在本科前三年所学的基础知识水平。
而从实际应用上看,李嘉认为,券商从业者要求人手一本,持证人数上不具备稀缺性;且不像其它证书,可以起到“敲门砖”“加分项”的作用。
“考证热”或变“考试热”?
变革以后,一般业务水平评价测试的报考门槛高了,范围“收窄”,这些是否真的会“劝退”一批非金融行业人员?
“由于平时工作忙,复习进度一直落后,整个十一长假为复习的事情而考虑,出差到外地,也随身带着书去复习。”王泳说,之后考试还因为疫情延期,“当时看到可以办理退款手续的通知,我甚至有点松了一口气的感觉,想到复习进度还差不少就退掉了。”
听到改革调整的消息后,王泳认为,这对“学生党”有一些冲击,自己仍旧会报名参加,毕竟此前付出了不少时间,“希望备考经历能让我收获更多知识,也增加职业拓展的可能性。”
《细则》的公布对培训机构市场并未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精勤智课培训机构的工作人员陈恩(化名)告诉记者,机构受《细则》影响不大,目前培训课程计划也不会进行调整,“但是从昨晚到今天上午一直都有学生打电话过来询问7月份的考试会不会是最后一次的机会。”
此外,由于因疫情影响,此前有需求的考生人数尚有积压。“这类考试机位都是有限的,各大培训机构分配完一定的报名名额之后,个人报上名的几率变小了。”陈恩补充指出,这两年因为疫情,很多场次的考试延期甚至取消,想通过机构报名考试的学员更多了。“比如基金从业资格考试,因疫情延期至4月份,深圳报名通道开启20分钟不到就没有机位。”
尽管陈恩表示未受影响,但记者在其朋友圈发现最新的两条内容都是关于《细则》的发布,称“改革正在一步步实施,又有一大批人将失去考试资格”,还转发了大量课程优惠宣传,鼓动更多的人报名考试获得证书。

但是,以后报名参加测试还会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吗?根据《细则》,考试已经转变成专业能力水平评价测试,测试成绩合格是指参考科目试卷正确率达到60%以上,一般业务水平评价测试需一年内两项科目都要合格。
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推进国务院“放管服”改革的相关精神,近年来,一些不必要的职业资格考试已取消,转为由行业、机构组织专业能力水平测试,用人单位根据岗位要求情况考察从业人员的专业能力。
“若此《细则》正式落地,意味着从业者不必为获得从业资格证书去参加考试,而是基于岗位的实际要求,去进行专业能力水平测试。”熊丙奇认为,如此一来,“考证热”会降温,但是“考试热”则不一定。
对此,熊丙奇补充说明,从业者依然要进行专业能力水平测试,“考试热”主要取决于相关行业单位在招聘、用人时,对专业能力水平测试成绩的要求。如果需要测试成绩才能从业,那么“考试热”还会存在。此外,相关培训机构今后也许要转变经营思路,从以考证培训为卖点,转向重视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