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业韧性与业务结构优化 碧水源依托技术创新持续打造造血能力

银柿财经 柿厂 董凯毅 2025-04-14 08:11:00

2024年,碧水源研发投入3.43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01%。

4月10日晚,碧水源(300070.SZ)披露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85.49亿元,同比减少4.51%;实现利润总额2.77亿元,同比下降72.51%;归母净利润约5858万元,同比减少92.34%。年报显示,良业科技集团、云南水务投资等企业净利润亏损分别为1.51亿元、21.66亿元(对公司造成投资损益5.20亿元),投资损失拖累公司净利润表现。但从母公司报表看,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实现大幅增长,母公司实际经营状况表现良好,实现净利润6.52亿元,同比增长145.45%,盈利能力提升。

作为世界一流的膜技术企业之一,碧水源坚定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凭借集膜材料研发、膜装备制造、膜工艺应用于一体和数字化水务运营两大优势,已发展为中国环保行业、水务行业标杆企业、全球领先的膜装备生产制造商和供应商之一。公司坚定服务国家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坚持以自主研发的膜技术解决中国“水脏、水少、饮水不安全”三大问题,持续为城乡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绿色技术与污水资源化构筑传统业务竞争壁垒

碧水源在膜法水处理领域持续保持技术领先优势,依托自主研发的核心膜技术,开发出了系列超微滤膜产品,工业纳滤膜产品、工业反渗透膜产品、工业零排放膜产品和系列一体化产品,其中,高性能低能耗膜生物反应器(MBR)双膜新水源工艺(MBR-DF)、智能一体化污水净化系统(ICWT)等污水深度净化技术和产品已获得广泛认可和应用。公司已形成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工业零排、盐湖资源化五大主要业务板块。

同时,公司致力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建设,积极围绕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方向,在污水资源化利用技术、水处理工艺和运营环节的节能降耗、污水处理未来厂等多个方面积极开展创新研发和市场布局,努力实践环保和节能降碳的协同创新。

碧水源MBR膜占中国膜法水处理市场份额的70%以上,使用公司设备日水处理总规模超过2200万吨,每年可为国家新增高品质再生水超过70亿吨。近年来,积极拓展盐湖提锂新能源赛道,亦成为“一带一路”的积极参与者,发力布局国际市场。

年报显示,公司在运营的污水处理项目累计规模超过500万立方米/天,其中市政污水处理项目占近90%,80%以上采用MBR工艺。其中,MBR工艺电耗平均在0.41kWh/m³,能耗显著低于市场上同类型项目和公司早期膜组器产品。MBR直接成本仅0.73元/m³,其中电耗成本约占34%。

碧水源获批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盐湖提锂、工业零排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带动了配套产业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显著提升了公司的行业竞争力和产业控制力。报告期内,公司在执行外部科研项目19项,其中国家科研项目4项,省级科研项目4项,横向课题2项,中交集团科研项目3项,中国城乡科研项目6项,新立项外部科研项目5项,其中省部级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科研项目1项,中交集团科研项目2项,中国城乡科研项目2项。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技术产品和工程项目已被列入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推荐目录、污水处理绿色低碳标杆厂等,并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专利奖、中交集团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环保机械行业协会金奖、中国膜工业协会科技一等奖等荣誉,重大科研成果屡获认可。

反渗透膜技术突破引领新兴业务增长极

自主反渗透膜技术突破进口垄断格局。北京碧水源在海水淡化领域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化,公司研制的反渗透膜是最精密的液体分离产品,它能阻挡所有溶解性盐及分子量大于100的有机物,其脱盐率大于98%。

舟山六横海水淡化厂作为浙江省重点工程项目,也是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的重要平台,其海水淡化反渗透膜的国产化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公司自主研发的海水淡化膜有力推动国产替代,自主开发的“UF-RO”双膜海淡技术在国内和海外市场均取得了显著成果。山东青岛董家口经济区海水淡化项目,采用碧水源双膜法工艺技术,被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确定为“反渗透膜材料研发与产业化及应用示范项目”。

盐湖提锂业务构建资源化新范式。碧水源围绕盐湖提锂项目已开发出适用于不同盐湖的盐湖提锂产品、设备及工艺。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已获得4款核心产品,铝系锂离子选择性吸附剂、钛系锂离子选择性吸附剂、耐高盐卤水的特种分离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产品。其中,纳滤膜和反渗透膜产品已应用于盐湖提锂产线项目,运行稳定且分离效果良好。钛系吸附剂为子公司华特源原创技术,是引领行业发展的突破性产品,目前已于紫金西藏拉果错盐湖实现全球首次应用。此外,公司研发攻克了“吸附+膜法”盐湖提锂的系统解决方案,可为盐湖提锂提供一揽子整体解决方案。

工业零排放技术实现定制化突破。公司中标以鞍钢、本钢为代表的钢铁行业,以包头热电、华泰热电为代表的电力行业,以宁夏宝丰为代表的煤化工等领域30余个项目的国产化膜替代,积极推动膜产品多领域应用。

生物医药膜完成进口替代关键一跃。公司深刻践行生物经济强国战略,充分发挥在制膜领域的领先技术优势以及深厚的技术积累,积极布局蛋白浓缩分离膜、除菌膜、除病毒膜的研发,形成系列化产品,逐步实现“技术自主化、产业规模化、领航行业化”。

公司的振动膜生物反应器组器(V-MBRU)可有效控制膜污染,同时进一步降低能耗并提升污水脱氮效果。该产品与曝气MBR组器相比,膜设备运行能耗降低70%,工艺出水总氮降低3~5mg/L,突破了MBR技术的发展瓶颈,为MBR技术的推广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已完成振动MBR技术下核心装备的升级和完善,设备安全性提升30%,设备成本降低20%。北京窦店7500吨/天示范项目稳定运行超过两年,节能减碳优势显著,技术先进性得到充分验证。目前在全国推广的工程规模已超过20万吨/天,全世界最大。

加码研发保供应链 背靠中交积极探索混改

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3.43亿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01%。依托国家企业技术中心,组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联合体,相关科研成果先后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住建部华夏建设奖一等奖、中交集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荣誉。核心技术入选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组织开展的《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4年版)》。公司累计参编国家标准36项,行业标准15项。碧水源总公司和膜科技公司通过制造业单项冠军复核,获2024年北京企业百强第78名、高精尖企业百强第6名、制造业企业百强第22名。

膜产业链高端领域原创技术实现新突破。公司针对半导体细分领域,开发出高脱盐率、高TOC去除率、低能耗及低溶出的超纯水反渗透膜SC系列,性能指标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针对工业领域低盐和高盐两大应用场景,定向开发出两款反渗透膜产品,进一步提升工业零排领域竞争力;开发出基于聚烯烃反渗透膜的正渗透元件,进一步拓展聚烯烃基反渗透膜的应用领域;通过不断调整配方及工艺优化,海水淡化膜收率、脱盐率和脱硼率进一步提升;高效分盐膜GT、GH的收率提升10%的同时,脱盐率提升至99%;苦咸水膜脱盐率提升至99.8%,且产品一致性和稳定性显著提升。多款产品实现降本增效,产能提升15%~30%。

同时,公司还进一步提升国产膜供应链稳定可控,引领国产膜原材料替代进口,联合上游企业、协同攻关,引入国产无纺布、聚砜供应商,在核心原材料国产化方面迈出坚实的步伐。

作为中交集团全资子公司,碧水源在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公司和中交集团双方在战略、治理、创新、业务、人才等方面实现协同,取得显著成效。公司通过改革、战略重构、治理强化、组织优化、精益管理提升、市场活力激发及新领域开拓等措施,实现了平稳发展。

在战略协同方面,中交集团和碧水源坚定服务生态文明、美丽中国、乡村振兴等国家战略目标,聚焦水务产业链海水淡化、污水资源化和高品质城市直饮水三大领域建设,筑牢细分行业核心优势,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水务产业链,更好地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市场协同方面,公司紧密跟随中交集团和中国城乡市场布局,优化市场业务方向和布局,聚焦“污水资源化、高品质饮用水、海水淡化、工业零排放、盐湖资源化”五大业务领域,实现与中交体系的市场协同和互补。公司与中交集团、中国城乡实现人才互通,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海外项目取得进展。在塞尔维亚的膜法水处理项目中,公司实现了工业零排放技术的国际化应用,产品已出口至多个国家。经营网络拓展至多个国家,海外竞争实力和知名度提升。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新增EPC项目订单178个,总金额达117.14亿。较上年末的333个订单105.05亿元的新增订单情况,订单结构优化,单个项目质量提升。截至2024年末,公司无形资产213.93亿元,较期初增长9.33%;固定资产7.28亿元,较期初降低4.07%,轻资产运营趋势形成。此外,自去年开始参与化债工作以来,已有部分项目回收实现应收账款收回,公司经营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碧水源在北京、天津等地建有膜研发、制造基地,核心技术包括微滤膜(MF)、超滤膜(UF)、超低压选择性纳滤膜(DF)和反渗透膜(RO)等,年生产能力为微滤膜和超滤膜2000万㎡、纳滤膜和反渗透膜1900万㎡,吸附材料产能10000方/年。公司表示,未来将坚持科技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两条主线,为解决我国城乡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等问题提供技术和产业支撑不懈努力。

(编辑:邵曰义)
实时资讯
更多
22:18
欧盟对苹果和Meta处以共7亿欧元罚款
21:38
温氏股份拟变更部分募投资金用途 投建大华农智能生产大数据升级项目
21:37
澳洲坚果正式成为中国西南边疆土特产
21:24
中荣股份调整中山扩产项目实施方式 租赁厂房替代自建加速产能布局
21:23
ST炼石两笔逾期债务合计总额超10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逾十倍
20:54
深城交1.22亿股限售股即将上市流通,占总股本比例为30%
20:53
节能铁汉收深交所关注函:涉1.83亿元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20:33
保险业监管高级别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20:32
华勤技术:4.78亿募资转投南昌二期研发升级 超募资金将加码汽车电子
20:31
雅戈尔2024年度累计现金分红23.12亿元
20:24
永安期货董事长提议回购0.5亿至1亿元股份用于减资
20:14
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开设“金融惠种直播间”
20:14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我国再保险市场规模约316亿美元
19:44
晨光股份:九木杂物社加强IP类产品资源投入和提升自有品牌占比
19:03
恒基达鑫与保税科技共同投资私募股权基金项目
18:58
宝龙地产委任中金香港为独家财务顾问 拟与债权人进一步沟通
18:42
两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 版)》
18:38
ST高鸿涉42起诉讼计提6.92亿赔偿 常州系列案件致2024年度利润承压
18:25
可川科技变更保荐机构后重签三方监管协议 5家银行专户管理5724万募资
18:24
黑龙江龙凤山国家大气本底站启动数据集建设
22:18
欧盟对苹果和Meta处以共7亿欧元罚款
21:38
温氏股份拟变更部分募投资金用途 投建大华农智能生产大数据升级项目
21:37
澳洲坚果正式成为中国西南边疆土特产
21:24
中荣股份调整中山扩产项目实施方式 租赁厂房替代自建加速产能布局
21:23
ST炼石两笔逾期债务合计总额超10亿元 占净资产比例逾十倍
20:54
深城交1.22亿股限售股即将上市流通,占总股本比例为30%
20:53
节能铁汉收深交所关注函:涉1.83亿元关联方非经营性资金占用
20:33
保险业监管高级别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
20:32
华勤技术:4.78亿募资转投南昌二期研发升级 超募资金将加码汽车电子
20:31
雅戈尔2024年度累计现金分红23.12亿元
20:24
永安期货董事长提议回购0.5亿至1亿元股份用于减资
20:14
农业农村部联合中国农业银行开设“金融惠种直播间”
20:14
金融监管总局:2024年我国再保险市场规模约316亿美元
19:44
晨光股份:九木杂物社加强IP类产品资源投入和提升自有品牌占比
19:03
恒基达鑫与保税科技共同投资私募股权基金项目
18:58
宝龙地产委任中金香港为独家财务顾问 拟与债权人进一步沟通
18:42
两部门联合印发《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 版)》
18:38
ST高鸿涉42起诉讼计提6.92亿赔偿 常州系列案件致2024年度利润承压
18:25
可川科技变更保荐机构后重签三方监管协议 5家银行专户管理5724万募资
18:24
黑龙江龙凤山国家大气本底站启动数据集建设
热门文章
日排行 周排行
马兴瑞一行在卓郎新疆智能机械有限公司调研
银柿财经 04-21
1
涨疯了!黄金冲破3450美元,黄金ETF基金开盘拉升超2%
银柿财经 04-22
2
土拍重燃战火,北京深圳百亿级地块将登场,地价纪录还会刷新吗?
银柿财经 04-22
3
银行力挺外贸企业应对关税战:不抽贷、不断贷,管控汇率风险
银柿财经 04-18
4
“房车第一股”新吉奥年报首秀:全球布局加速,营收、毛利双位数增长
银柿财经 04-22
5
大洋生物:精细化工龙头的技术护城河与产业韧性
银柿财经 04-22
6
广交会观察|摩托车企业“寻路”新赛道
银柿财经 04-21
7
特朗普继续施压美联储降息,黄金ETF基金收涨3.27%
银柿财经 04-22
8
重仓机器人的基金一季度规模增数十倍,基金经理却“吵翻了”
银柿财经 04-22
9
美元指数跌破99关口 人民币汇率连续走强
银柿财经 04-2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