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涨市场!连跌4年的医药要反转了?
业内认为,当前估值水平和基本面反转信号下,医药板块投资价值已经凸显。
经历了一季度的缓慢升温后,二季度的第一天,医药行情迎来爆发。
4月1日,A股迎来二季度开门红。据同花顺数据,截至收盘,沪指涨0.38%,深成指、创业板指分别微跌0.01%、0.09%。医药板块领涨市场,中证医药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双双涨超3%,创新药领涨细分赛道,10只创新药ETF涨超4%。
综合市场观点来看,今日医药板块大涨与药企基本面反转、政策红利集中释放、估值优势凸显等多重因素有关。而且,此次医药行情爆发并非无预兆,医药板块在一季度就已开始缓慢拉升,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已涨超30%,ETF资金更是自2024年起就已开始持续埋伏。
这是否意味着医药在经历持续4年的阴跌后,已迎来反转曙光?业内普遍认为,当前估值水平和基本面反转信号下,医药板块投资价值已经凸显,其中创新药出海、AI医疗、消费医疗等细分方向被重点关注。
医药为何大涨?
4月1日,医药板块集体大涨。据同花顺数据,中证医药指数、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分别收涨3%、3.4%,个股上,欧康医药(833230.BJ)、多瑞医药(301075.SZ)、诚达药业(301201.SZ)等多股涨停,恒瑞医药(600276.SH)涨超5%,百济神州-U(688235.SH)股价创出历史新高,涨4.47%。细分赛道中创新药领涨,同花顺创新药指数收涨4.44%,中证港股创新药指数收涨4.39%,盘中一度涨超7%。创新药ETF同样独领风骚,涨幅“霸榜”,10只创新药ETF涨超4%,创新药ETF富国涨幅达到5.64%。
综合市场观点来看,今日医药板块大涨与多重因素有关。一是行业基本面出现反转,随着上市公司年报业绩陆续披露,多家医药龙头企业迎来业绩利好,如恒瑞医药近日公布的2024年报实现营收、净利双增,净利润同比增长近50%;百济神州亏损收窄,全年营收同比增长55%。此外,创新药板块出海好消息不断,创金合信基金提到,恒瑞医药、翰森制药(03692.HK)、和铂医药-B(02142.HK)等多家药企的创新药年内已实现对跨国药企授权,预计这一趋势将持续,并为企业研发提供充沛现金流。
二是政策红利集中释放。3月26日,国家医保局召开优化医药集采工作研发会,随后一份《进一步优化药品集采政策的方案(征求意见稿)》在市场流传,涉及“新药不集采”等内容,市场认为此次会议或将推进药品集采政策优化。此外,近日国家药监局发布《202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24年我国全年批准1类创新药48个,涵盖近20个治疗领域。长城国瑞证券指出,报告显示出创新药审批维持高效,叠加医保动态调整机制优化及集采政策优化方案,政策组合拳正从“控费”向“鼓励创新”倾斜。
三是医药板块已长期处于估值洼地,震荡行情下展现出一定的防御性,吸引了资金涌入。据同花iFinD数据,目前中证医药指数PE-TTM仅27.12倍,处于近5年21%分位。
另外,也有市场人士提到突发消息面因素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医药板块拉升,如近日媒体报道俄罗斯疑似出现类似新冠的未知病毒,以及特朗普称将对进口药品加征关税,导致美国出现囤药现象。
港股创新药年内已涨超30%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医药板块拉升并非毫无预兆,开年以来,医药板块似乎已出现见底回暖迹象。截至4月1日,中证医药生物指数累计上涨5.22%,暂时结束了此前连续4年的下跌趋势;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累计上涨29.48%,跑赢恒生指数近15%。各细分板块中,创新药表现尤其亮眼,同花顺创新药指数年内涨超10%,中证港股创新药指数年内已累计涨超33%。
ETF资金流向也反映出抢筹意愿。据同花顺iFinD数据,在今年一季度股票型ETF资金整体净流出超1000亿元的背景下,全市场40余只医药主题ETF(含港股ETF,下同)超半数年内呈资金净流入态势,其中汇添富国证港股创新药ETF年内净流入超10亿元,银华创新药ETF、易方达中证港股通医药卫生综合ETF净流入超5亿元。
再拉长时间线看,早在2024年就已有不少资金借道ETF进入医药板块埋伏。据同花顺iFinD数据,全市场41只含“医药”等关键词的主题ETF2024年全年净流入资金144亿元,其中易方达沪深300医药ETF全年净流入资金达到53.76亿元。
行情能否持续?
那么此次医药行情持续性如何?反转信号是否已经出现?机会将集中在哪些细分领域?
光大证券(601788.SH)医药团队认为,医药行业发展逻辑的变迁已经开始逐步体现到资本市场,医药行情见底回暖,优化集采政策有望稳定资产盈利能力;国内政策支持叠加出海扩张空间,创新药产业主线持续强化;政策倾斜加老龄化提速,消费医疗复苏箭在弦上。在此背景下,创新药产业链、受益消费复苏的消费医疗方向、集采后市占率有望提升的器械与仿创结合企业值得关注。
华夏基金发文表示,当AI医疗、老龄化、国产创新三重浪潮交汇,医药行业投资逻辑也迎来新机遇。随着各大药企纷纷接入AI,行业正在经历从“烧钱试错”到“算力决胜”的转变,“这场变革的底层逻辑是,谁能用科技更快、更便宜地治病救人,谁就是下一个药王。”
中欧基金基金经理葛兰则在近期发布的基金年报里表示,将持续聚焦创新驱动、OTC、消费医疗等领域,以创新药械及其产业链为核心布局主线。此外,2024年创新药海外授权交易显著增加,大单不断涌现,医疗器械企业通过创新设备与诊断产品逐步切入高价值链国际市场,有望拉动公司中长期成长,国际化能力逐步成为筛选标的的重要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