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热行情下基金仍募集失败,中小公募新发难题何解?

银柿财经 温若梅 2025-03-27 18:24:35

在业内看来,打好业绩这张王牌,自然能获得基民的投票和渠道的支持。

开年以来,公募基金发行跟着行情一起回暖,但与此同时,仍有基金募集失败、悄然退场。

3月,兴华兴盛纯债、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混合FOF3只基金先后公告募集失败,原因是未能达到募集规模2亿元、持有人户数超200人的发行条件。3只基金类型不同,但也有共同点:发行人都是中小公募。

黯然退场背后,中小公募新发难的老问题再次浮出水面。在业内看来,相较于头部公募能凭借历史业绩、明星基金经理和强大销售渠道等占据优势,中小机构突破“马太效应”则困难重重。

越发激烈的竞争格局之下,中小公募如何打破“新发魔咒”?多位受访人士一致观点是:打好业绩这张王牌,自然能获得基民的投票和渠道的支持。除此之外,在产品差异化布局、渠道合作、投顾品牌建设等层面也不乏突破口。

年内已有3只基金发行失败

开年以来,已有3只基金募集失败,黯然退场。

3月1日,兴华基金公告称,截至2月28日,兴华兴盛纯债募集期限届满,未能满足基金备案条件,故基金合同不能生效。这不仅是今年以来首只募集失败的产品,也是2023年以来首只发行失败的纯债基金。

3月15日,信达澳亚基金和申万菱信基金双双公告,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混合FOF、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募集失败,这两只基金均在2024年12月16日发售,截至3月15日三个月期满仍未达到发行要求。

这3只基金募集失败,和今年新发市场的热火朝天形成鲜明对比。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3月26日,年内成立了283只新基金,合计发行规模已达到3089亿元,其中“爆款基”并不少见,如富国盈和臻选3个月持有混合FOF首发顶格募集了60亿元,大成景苏利率债、宏利悦利利率债等多只债基募集超50亿元,首批8只基准做市信用债ETF首发合计募集了218亿元,多只科创综指ETF、中证A500ETF也顶格募集20亿元。

但上述3只基金发行失败也各有原因。比如,有业内人士认为,兴华兴盛纯债募集失败,或与在债市低迷期发行有关。这只基金自2024年11月29日发售,但销售遇冷,募集了3个月仍未达到发行条件。一位券商人士向银柿财经表示,2024年底,在债市尚未进入下跌通道之时,各销售渠道就已经在提醒客户注意债市风险,减持债基,而兴华基金却逆市发新,属实有些吃力不讨好。2025年初,债市行情急转直下,债基新发更是阻力重重。

申万菱信远见成长混合成为年内第一只发行失败的偏股混合基金,基金经理缺乏吸引力或许是原因之一。据同花顺iFinD数据,这只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龚霄投资经理年限刚满1年,目前管理着申万菱信新动力混合和申万菱信竞争优势混合2只基金,且均为与他人共管产品。截至3月26日,两只基金任职以来总回报分别为-4.61%、8.17%,且年内业绩均为亏损。

信澳通合进取三个月持有混合FOF的募集失败则已经是第二次“滑铁卢”:2024年6月,信澳添泰稳健三个月持有FOF也因募集失败而没能问世。据同花顺iFinD数据,这两只发行失败的FOF拟任基金经理均为信达澳亚FOF和养老投资部负责人王奕蕾,目前管理着3只FOF,截至2024年底合计规模仅0.59亿元。一位公募人士向银柿财经表示,目前FOF的投资理念在国内接受度不高,收益水平也并不突出,因此这类产品的募集本身就比较困难,资源禀赋不强的中小公募去做只会更难。

每只基金发行失败的原因各不相同,却也从不同角度折射出中小公募的新发困境。拉长时间线看,最近一年募集失败的基金有16只,其中中小公募的产品占了绝大多数。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2024年初至今,全市场148家公募基金公司中,有25家“一基未发”。

即便是成功发行的产品,也大多是“踩线”成立的发起式基金。3月6日,凯石元鑫混合发起公告成立,公告显示,这只基金募集1061万元,仅4人认购,且全是该基金公司的从业人员,其中基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认购11万元,基金经理等人员认购1050万元。而在此之前,凯石基金已经5年没有发新产品,这只产品发行前,公司仅剩2只产品,截至2024年底,合计规模仅1.9亿元。

此外,因为持营困难,一些中小公募长期处于“左手发新、右手清盘”的状态,即使成立了新品也难以扩充产品线。比如,过去一年长信基金仅1只新基金成立,同期却有8只老基金清盘;淳厚基金无一新发,却有6只基金清盘;申万菱信有9只新基成立,同期有7只基金清盘,其中不乏“短命基”,如申万菱信乐研混合,2024年踩在2亿元规模“及格线”上成立,最后寿命不足半年。

突破“马太效应”困难重重

为何中小公募总面临发行难?在业内看来,相较于头部公募能凭借历史业绩、明星基金经理和强大销售渠道等占据优势,中小机构突破“马太效应”困难重重。

“中小公募品牌知名度低,投资者信任度不足;在产品设计上也难以和大型基金公司正面较量,在创新设计能力上不具备优势,难以形成差异化竞争力;与代销渠道合作深度不够,难以获得有效推广资源。另外,中小基金公司因为资源约束,投研资源的布局也无法和大型基金公司匹敌,长期来说也会影响基金公司的业绩表现和品牌搭建。”晨星(中国)基金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李一鸣向银柿财经表示。

此外,渠道为王的背景下,资源禀赋不足的中小公募即便发了新产品,也很难卖出去。一位公募人士表示,传统销售渠道银行、券商优选头部机构合作,中小机构若无银行、券商系背景,话语权就更弱。另外,过去三年熊市中渠道客户积累了大量浮亏,销售资源已经很紧张,即便行情有所回暖,传统渠道目前仍相对保守,偏好固收类产品。相较之下,蚂蚁、天天基金等电商渠道拓客能力更强,但偏“爆款”逻辑,流量向少数极致业绩的产品倾斜。

种种原因导致的新发困难,会对中小公募的经营造成直接影响。李一鸣向银柿财经表示,在当前公募基金市场竞争相对激烈的环境当中,基金公司如果长期无新品,会导致规模停滞甚至缩水,直接打击基金公司的财务状况,甚至造成运营困难。

正因此,ETF投资浪潮掀起后,许多中小公募冲进被动指数战局,但业内对此也争论颇多。多家中小公募人士的看法是,不论是从当前“卷”被动指数的性价比考虑,还是参考海外发展经验,中小公募的结局大概率都是“当分母”。各家公司测算过被动指数产品的盈亏线,结论是起码单只上百亿的规模才有可能盈利。但据同花顺iFinD数据,目前全市场非货ETF中超过百亿规模的只有48只,是头部公募们的战场。

此外,过去两年的债牛格局下,一些中小公募避开权益产品、通过发债基实现“弯道超车”,虽然管理费收入水平远不如主动权益基金,但固收类产品业绩稳定、募集难度小得多。但是,押注债基的风险是行情转换,以近年一度凭借“网红债基”出圈的德邦基金为例,2024年四季度,德邦短债、德邦锐兴债券规模分别较三季度末缩水66亿元、57亿元,规模双双砍半。同期德邦基金在管总规模762亿元缩水至576亿元,缩水幅度达到23%。

“产品结构的失衡可能不利于基金公司的平稳经营,财务状况会明显受到市场风格变化的影响。”李一鸣提到。

业绩是破局王牌

中小公募如何打破“新发魔咒”?受访的多位业内人士一致观点是,打好业绩这张王牌。

“没做好砸钱的准备就不该开资管公司。”一位券商高管向银柿财经直言。前期通过自有资金成立发起式产品,跑出可评估的长期业绩来吸引规模增量,是中小公募做大做强的合理路径。一位中型公募人士也指出,基金公司旗下产品业绩良好、规模稳定,有利于基金公司建立口碑,为产品获得更多销售资源支持。传统渠道虽倾向与头部基金公司合作,但也乐意挖掘“黑马”,能跑出稳健业绩或大幅超额的中小公募产品同样有机会逆袭。

纵观近年来“破圈”的中小公募,无一不是建立在产品出色业绩表现基础上。如金元顺安元启混合,截至3月26日,近3年收益率达到74.5%,同类排名1/2048,基金规模也在2022~2023年的熊市中逆势增长;为保持小盘股策略稳定,又在2022年人气巅峰时主动“闭门”暂停申购,稳住了投资风格和业绩,也留住了口碑。2024年“9·24”行情以来,同泰开泰混合、德邦鑫星价值灵活配置等不少中小公募旗下迷你基也借助“船小”优势,灵活运作跑出了大幅超额,基金规模也爆发式增长,清盘危机得以化解。

还有一些中小公募前瞻布局细分赛道,也为自己赢得一席之地。如国联安基金2018年成立国联安中证全指半导体ETF,成为国内首批跟踪半导体行业的指数工具之一。截至3月26日,这只基金成立以来收益率超110%,规模达到212亿元,是超百亿规模ETF中极少数的中小公募产品之一。

李一鸣告诉银柿财经,在产品策略上,中小公募基金公司应该避免与头部机构在热门赛道如沪深300ETF的正面竞争,聚焦“小而美”领域,比如在主动权益上聚焦量化、ESG或者FOF等方兴未艾的产品领域,又或者开发行业主题、SmartBeta和主动管理ETF等特色指数,力争在其他竞争对手还没有触达或者还未饱和的领域上大力拓展,建立品牌和长期业绩表现。至于是布局主动还是被动,被动基金的同质化比较严重,但基金公司可以尝试在特色指数产品上发力;主动产品是传统的兵家必争之地,但中小基金公司如果能够在投资策略或者投研深度上坚持深耕,也有机会做出不输于大型基金公司的业绩表现。

另外,渠道方面,可以尝试通过深度机构定制,与银行、券商合作开发定制产品,绑定长期资金。在大有可为的投顾服务领域,提供“投前-投中-投后”全周期陪伴服务,增强客户黏性。此外,基金公司还可以借助AI技术来优化投资决策流程,以及降低运营成本。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中小公募破局需重建投资者信任,在提升投研能力、争取超额业绩回报的同时,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避免“帮忙资金”注水规模,以长期业绩为导向而非短期营销驱动发展。

(编辑:邵曰义)
实时资讯
更多
2025-03-30 17:42
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公告引入财政部战略投资
2025-03-30 17:3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达134.9万件
2025-03-30 17:26
国家发改委:持续优化民企参与“两新”的政策环境
2025-03-30 17:18
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
2025-03-30 17:14
前2个月41家内地企业递交赴港上市申请
2025-03-30 17:13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约7800吨核污染水
2025-03-30 17:03
警惕!针对老年人的投资理财诈骗频发
2025-03-30 17:01
上市公司理财回暖,挂钩美元标的规模翻倍
2025-03-30 16:53
高盛上调黄金目标价到3300美元
2025-03-30 16:47
2月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规模同比增超九成
2025-03-30 16:29
多家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应对缅甸地震
2025-03-30 16:09
摄像头安装受限,老年旅客乘车优惠……这些新规4月实施
2025-03-30 16:03
缅甸强震后余震不断,云南包机向缅甸运送7.3吨救援物资
2025-03-30 15:56
乌克兰国防部成立太空政策办公室
2025-03-30 15:51
浙江省消保委推出2025年“一市一行动”计划表
2025-03-30 15:35
缅甸强震死亡人数升至1700人
2025-03-30 15:31
浙江多地降雪,阳光即将回归
2025-03-30 15:30
中信证券:关税“风暴”落地后,预计A股回暖、港股休整、美股修复
2025-03-30 15:13
杭州三大AI模型包揽全球前三
2025-03-30 12:44
蚂蚁基金2024年营收162.91亿元
2025-03-30 17:42
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公告引入财政部战略投资
2025-03-30 17:33
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量达134.9万件
2025-03-30 17:26
国家发改委:持续优化民企参与“两新”的政策环境
2025-03-30 17:18
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连续十年居全球第一
2025-03-30 17:14
前2个月41家内地企业递交赴港上市申请
2025-03-30 17:13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约7800吨核污染水
2025-03-30 17:03
警惕!针对老年人的投资理财诈骗频发
2025-03-30 17:01
上市公司理财回暖,挂钩美元标的规模翻倍
2025-03-30 16:53
高盛上调黄金目标价到3300美元
2025-03-30 16:47
2月机构私募资管产品备案规模同比增超九成
2025-03-30 16:29
多家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应对缅甸地震
2025-03-30 16:09
摄像头安装受限,老年旅客乘车优惠……这些新规4月实施
2025-03-30 16:03
缅甸强震后余震不断,云南包机向缅甸运送7.3吨救援物资
2025-03-30 15:56
乌克兰国防部成立太空政策办公室
2025-03-30 15:51
浙江省消保委推出2025年“一市一行动”计划表
2025-03-30 15:35
缅甸强震死亡人数升至1700人
2025-03-30 15:31
浙江多地降雪,阳光即将回归
2025-03-30 15:30
中信证券:关税“风暴”落地后,预计A股回暖、港股休整、美股修复
2025-03-30 15:13
杭州三大AI模型包揽全球前三
2025-03-30 12:44
蚂蚁基金2024年营收162.91亿元
热门文章
日排行 周排行
直击中关村常设展:人形机器人可下井、能踢球,重型无人机助力救灾
银柿财经 03-30
1
举牌!加价!房企又开始抢地了
银柿财经 03-28
2
“前浪”陈天石:借鉴DeepSeek模式为青年营造科研“自由天地”
银柿财经 03-30
3
国务院国资委:将对整车央企进行战略性重组
银柿财经 03-29
4
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公告引入财政部战略投资
银柿财经 03-30
5
社保基金会王文灵:耐心资本必将成为科技行业的超级助推器
银柿财经 03-30
6
利率3%以下消费贷或被叫停
银柿财经 03-30
7
解码中兴通讯业绩说明会:以稳健之姿,开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跑
银柿财经 03-29
8
全球顶级投资者踊跃参与,蔚来超40亿港币港股闪电配售
银柿财经 03-28
9
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放约7800吨核污染水
银柿财经 03-3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