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靠“大树”也难盈利,光大永明、中信保诚人寿去年亏损都超17亿
这是仅有的两家出现亏损的银行系保险公司。
作为背靠国资大股东的保险公司,光大永明人寿和中信保诚人寿在2024年出现大额亏损。
据这两家寿险公司近日披露的2024年四季度偿付能力报告显示,中信保诚2024年净利润亏损约17.65亿元,光大永明2024年亏损约17.27亿元,这种盈利表现不仅在10家银行系寿险公司中垫底,也是仅有的两家亏损公司。
在2024年各家保险公司普遍迎来利润增长的背景下,光大永明人寿和中信保诚人寿两家亏损持续扩大,会计准则变更、提取保险责任准备金、高额退保金是主要原因。
光大永明人寿连亏三年
光大永明人寿成立于2002年4月,是光大集团控股的国有保险企业,注册资本金为54亿元。现有股东中,中国光大集团持股50%,加拿大永明人寿保险公司持股24.99%,另外两大国有股东为:中兵投资和鞍钢集团分别持股12.505%。
成立初期,由于背靠光大集团,光大永明人寿能通过光大银行的渠道资源快速推进业务,做大规模。但最近三年,市场竞争加剧、监管趋严,银保渠道优势减弱,光大永明人寿的业绩持续面临压力。
2024年,光大永明人寿的保费收入为188.17亿元,同比下降3.37%,净利润亏损17.27亿元,同比增加236.6%,在保费小幅减少的背景下,亏损幅度仍在大幅增加。
在这之前,光大永明人寿已经连续亏损两年,2022年和2023年的净利润分别为—12.79亿元、—6.56亿元,过去三年累计亏损达到36.6亿元。
![](https://images.yinsfinance.com/images/news/20250212_8c9570d157bc48e0a8dd18b096dcbb1e.png)
一位保险业内部人士告诉银柿财经,2024年险资面临新旧会计准则转换,新准则下,投资性金融资产可以公允价值计量。去年四季度资本市场回涨,权益资产价值上升,能增加险资的当期利润,大多险资2024年净利润大增的一大主因就是投资收益增加。
长期依赖银保渠道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光大永明人寿的业务结构也急需优化。在过去几年,依靠“短钱长投”的万能险产品能快速增加规模,虽然银行的渠道费用高,周转却快,依然可实现盈利,但在监管层加强对万能险产品审核和批复后,光大永明人寿新产品推出少,对市场吸引力下降。
2024年,光大永明人寿依然有多数产品的退保率和保退金额居高不下。其中“光大永明附加增利金账户年金保险(万能型)”的年度累计退保率达22.87%,累计退保金额约7.98亿元。
糟糕的业绩下,光大永明人寿的管理层在去年也经历大调整。2024年3月底,总经理刘凤全离职,由公司董事长孙强担任临时负责人。到了8月份,总精算师张晨光被任命为新总经理。
张晨光接棒总经理后,能否在今年扭转光大永明人寿连连亏损的局面,将面临不小挑战。
中信保诚人寿创成立以来最大亏损
与光大永明人寿相似,中信保诚人寿去年净利润的亏损金额也超过17亿元。
相关数据显示,中信保诚人寿2024年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99.66亿元,净亏损达17.65亿元;截至2024年末的总资产为2651.31亿元,净资产183.2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11.80%。
![](https://images.yinsfinance.com/images/news/20250212_e90f0e8ae0104f7387725eedf1df29b7.png)
这也是中信保诚人寿连续第二年出现亏损。2023年,中信保诚出现成立以来首次亏损情况,当年亏损金额为8.27亿元。
中信保诚人寿成立于2000年,由中信集团和保诚集团联合发起创建,双方各持股50%,当时的注册资本金为48.6亿元,是国内首批中外合资寿险公司之一。
对于持续亏损,中信保诚人寿曾解释称,受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基准收益率下行,公司增提了保险合同责任准备金,这是利润减少的主因。
另外,出现大额退保金也是原因之一。2024年,中信保诚人寿的一款“「智尚人生」年金保险 C 款(投资连结型)”产品发生了约72.82亿元的退保费,退保率达22.2%;另一款“「智尚人生」年金E款(投资连结型)”产品也出现了17.33亿元的退保费,退保率为18.61%;排名第三的产品退保费也有6.75亿元。这三款产品合计退保费达到96.9亿元,达到去年保费收入的三分之一。
![](https://images.yinsfinance.com/images/news/20250212_38457945d38d4442accf659067800ac1.png)
净利润连续下滑,中信保诚人寿的偿付能力出现压力,其过去两个季度的风险综合评级(分类监管)结果均为B类BBB级,这对一家背靠国资的险资公司来说并不出众。
因此,中信保诚人寿在2024年完成了两次增资,共计50亿元,中信金控和保诚集团分别出资25亿元。增资完成后,其注册资本增至73.6亿元,两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保持不变。
在投资端,中信保诚人寿去年也面临着内部的管控问题。当年7月,中信保诚人寿宣布,因投资团队人员变动,公司暂时丧失不动产投资及股权投资能力,这对后期的投资收益造成了负面影响。
业绩下滑背景下,中信保诚人寿内部也出现了人事大变动,担任总经理长达11年的赵小凡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此前已被调查;董事长在长期空缺后,今年2月5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李存强任中信保诚人寿董事长的资格批复。
去年三季度,监管曾指出中信保诚人寿在公司治理、业务经营、资产负债管理、内控合规管理等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投资管理、产品切换等方面也存在问题。
这对中信保诚人寿新任董事长李存强而言,接下来除了连年亏损压力,也要解决好内部突出的合规管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