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拍四次、折价44%,钜盛华持有的前海联合基金股权终于卖了
通过拍卖斩获一块公募牌照,或有助于上海证券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经过近一年的波折,新疆前海联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前海联合基金)30%的股份终于迎来买家。
阿里法拍官网显示,2月7日,深圳市钜盛华股份有限公司持有的前海联合基金对应出资额6000万元的股权(对应其30%的股份),被上海证券以3766.22万元的价格拍下。
![](https://images.yinsfinance.com/images/news/20250211_204442113c634a36a298ae23832ee23c.png)
从2024年3月4日首次拍卖至本次拍卖落槌,前海联合基金30%股份的拍卖经历了四次流拍,最终成交价也较初始评估价6725.4万元折价44%。
天眼查显示,前海联合基金目前共有五位股东,上海证券本次拍下的是深圳市矩盛华公司持有的30%的股份,若交易完成,上海证券将成为前海联合基金的第一大股东。
![](https://images.yinsfinance.com/images/news/20250211_3c73726de0604505b39807cf6e9d1ecd.png)
根据上海证券在证券业协会官网披露的2023年年报,上海证券目前旗下仅有海证期货这一家子公司。本次通过拍下前海联合基金股权斩获一块公募牌照,或有助于其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
三年时间管理规模缩水超六成
从近几年的各项表现来看,前海联合基金并不能算一个优秀的投资标的。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前海联合基金管理规模共计97.51亿元,较2022年一季度266.22亿元的峰值已缩水超六成。
其中,截至去年四季度末规模最大的前海联合淳丰87个月定开债券,凭借80.25亿元的规模占据了总管理规模的大半壁江山,其余多数产品规模尚未跨过亿元门槛。
![](https://images.yinsfinance.com/images/news/20250211_427ef4347cea4093a637fa117b8cc284.png)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从2022年起,前海联合基金就没有发行过新产品。目前,前海联合基金旗下共26只产品正在运作(不同份额合并统计,下同),其中包括12只混基、11只债基、2只货基和1只FOF,且只有4位基金经理管理上述所有产品。
![](https://images.yinsfinance.com/images/news/20250211_66967e2d0e584f91b981cf86faf4ee14.png)
截至2月10日,所有产品中年内表现最好的前海联合先进制造混合A,今年以来收益率为10.29%。但是,这一“冠军基”的发展前景却值得担忧。基金四季报显示,截至2024年年末,该产品总规模仅5059.21万元,已逼近5000万元的清盘“警戒线”。
中小公募股权为何卖不出去?
银柿财经梳理发现,前海联合基金“卖身”成功后,目前还有嘉合基金、安信基金、宝盈基金三家中小公募的股东方,多次尝试出让股权失败。
其中,嘉合基金的股权转让历程格外曲折。公开信息显示,中航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航信托)早在2022年12月就“清仓式”转让其持有的27.27%嘉合基金股权,转让价为1.68亿元,无人接手。2023年6月、11月,中航信托将转让价格降至1.51亿元并两次挂牌,均未成功。2024年5月,中航信托将股权转让参考价格改为“面议”,再次为这部分股权寻找买家,仍以失败告终。
根据北京产权交易所最新公布的情况,2024年11月,中航信托以1.78亿元的价格第五次挂牌转让嘉合基金27.27%的股权,本周五(2月14日)为本次挂牌信息披露结束日。截至发稿,该股权转让仍未获新进展。
![](https://images.yinsfinance.com/images/news/20250211_71f8549fb7be4812b4f2ef22094ca562.png)
安信基金5.93%的股权、宝盈基金25%的股权也已被持股方挂牌转让,但尚无买家。
金信基金、上银基金的股权变更,则在排队等待监管审核。根据证监会最新公示的《基金管理公司变更5%以上股权及实际控制人审批》,两家公司的股权变更材料分别于2024年3月和5月获得证监会接收,且已提交补正材料。
![](https://images.yinsfinance.com/images/news/20250211_b577e31d267b4a3ea47ae0792b949a66.png)
业内人士表示,受到基金降费、行业马太效应等因素影响,中小公募近年来在营收、规模扩张、业务创新等多个方面处于困境,所以其股权吸引力下降,难以找到接手方。
同时,近年中小公募人才流失情况严重,如2024年4月,圆信永丰基金“台柱子”范妍离职并加盟富国基金;2024年7月中庚基金“灵魂人物”丘栋荣因个人原因离职;今年1月,宏利基金名将王鹏“清仓式”卸任等等,无疑进一步加大了中小公募的生存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