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DII掀降费潮!“两费”费率最高六五折
部分外资公募旗下仍有多只主动管理基金费率超标。
基金降费的大刀砍向了QDII!
春节前后,已有超20家公募基金公司下调旗下QDII费率,涉及QDII超80只,多只高费率主动管理型QDII管理费下调至1.2%、托管费调至0.2%。下调后,一批此前采取最高一档费率的QDII管理费+托管费综合费率足足打了六五折。
据了解,此次降费是监管推动,将费率一直偏高的QDII也纳入此前境内主动权益基金“1.2%+0.2%”的费率标准。目前,易方达、华夏、嘉实、南方基金等十余家QDII大厂均已将旗下QDII产品费率降至这一标准。
基金费率改革正加速推进,监管近期多次表态,作为费率改革最后一个阶段的销售费用改革将在近期展开。国海证券研报指出,基金费率改革影响深远,公募行业让利幅度预计超160亿,收入压力也将驱动机构盈利模式加速从买方佣金销售转向买方投顾转变,真正实现与客户利益的统一。
近百只QDII降费,最高打六五折
2月8日,富国基金公告称,自2月10日起,调低旗下富国全球科技互联网股票型证券投资基金(QDII)等6只QDII的费率。降费后,6只基金的管理费率统一下调至1.20%、托管费率统一下调至0.2%。
![](https://images.yinsfinance.com/images/news/20250208_0f9c0138b5b146f2a44a5d232dbda1a3.png)
银柿财经据公告统计,自1月22日招商基金公告下调旗下招商普生全球配置(QDII)费率以来,已有21家公募公告下调旗下QDII产品费率,涉及降费的产品达到80余只。
其中,不少公司降费动作大刀阔斧,如易方达1月25日公告,一口气下调旗下10只QDII的费率,调整后管理费率最高不超过1.2%,托管费率最高不超过0.2%。也有公司针对性下调了托管费,如国泰纳斯达克100指数托管费率从0.25%降至0.2%。
除了QDII外,也有多家公募下调了旗下高费率主动权益基金的费率。如摩根资管将旗下15只管理费率1.5%、托管费率0.25%的主动管理基金费率批量下调为“1.2%+0.2%”,宏利基金将旗下22只管理费率1.5%、托管费率0.25%的主动管理基金费率批量下调为“1.2%+0.2%”。
这轮降费后,一批高费率产品的基金管理费率从原来的1.5%~1.8%不等,降低至1.2%;托管费率从0.3%~0.35%不等,降低至0.2%。部分产品从原来的“管理费率1.8%+托管费率0.35%”降至“1.2%+0.2%”后,综合费率足足打了六五折。
部分外资公募尚待降费
有公募人士向银柿财经表示,此次大规模降费主要是监管推动。2023年7月,证监会发布实施《公募基金行业费率改革工作方案》,要求投资境内资产的主动权益公募基金的管理费率、托管费率不得超过“管理费1.2%+托管费0.2%”的上限。据了解,近期QDII也被要求纳入这一标准。
从各家基金公司来看,目前QDII数量最多的易方达(26只)、华夏基金(26只)、嘉实基金(22只)、南方基金(21只)均已将QDII产品管理费率全部降至1.2%及以下。此外,广发、汇添富、富国、工银瑞信、华安基金、华泰柏瑞、中欧、招商等多家公募也已将旗下QDII全线降至“1.2%+0.2%”上限及以下。
不过,此轮降费或还尚未结束。目前,主动管理型QDII的费率水平仍整体偏高,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月8日,全市场管理费率超过1.2%的公募基金仍有84只(不同份额合并,下同),其中QDII数量达到37只;托管费超过0.2%的基金有113只,其中QDII有66只。仍有部分基金公司还有少数产品尚未完成QDII降费,其中降费节奏较慢、旗下QDII整体费率水平相对较高的是摩根资管,截至2月8日,摩根资管旗下仍有5只QDII采取1.8%最高一档管理费率,还有3只在1.5%~1.6%之间。
此外,还有少数投资境内资产的主动权益基金也仍在高费率运作,据同花顺iFinD数据,全市场4400余只主动管理基金中仍有约1%费率水平超过“1.2%+0.2%”的标准,尤其如摩根资管、宏利基金、汇丰晋信基金等部分外资公募旗下仍有多只主动权益基金费率超标。
费率改革持续推进
随着费率改革加速推进,作为第一阶段的基金公司降费已行至尾声。
2024年底,央行发布《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24)》,其中提到,公募基金的费率改革按照“管理人—证券公司—销售机构”的路径分三阶段完成,第三阶段即降销售服务费,拟于2024年底前后推出公募基金销售环节相关改革措施。
1月23日,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要进一步稳步降低公募基金综合费率,2025年起还将进一步降低基金销售费率,预计每年合计可以为投资者节约大概450亿的费用。
国海证券研报指出,基金费率改革影响深远,公募行业让利幅度预计超160亿,投资者持有成本约降低6bp。参照美国经验,随着降费改革落地,资管机构和销售机构面临收入下降的挑战,这将推动卖方佣金销售模式的快速解绑,驱动机构从基金销售向投顾转变,盈利模式转向依托专业化的投顾服务向客户收取投顾费用,真正实现与客户利益的统一。
晨星中国近期一项研究还发现,低费率产品展现出了更强的生存和超越同类平均水平的能力。其发现,在“积极配置—大盘平衡”这类偏股型基金中,费率最低一档的基金胜率为35.1%,而同类费率最高一档胜率仅为10.8%。原因在于,该分类下费率最高一档中近四成为规模偏小的量化策略产品,过去五年的规模仅在千万级别,难以依靠规模效应摊薄固定运营成本。此外,这些基金采取高度分散策略,在市场行情集中于某些领涨股时显得发力不足。因此,晨星中国认为,费率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最终可获得的净收益,还与基金未来的生存能力和业绩表现有着显著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