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首份2024年业绩快报披露,突显“增收难增利”困境
发行大战与降费,砍去了基金公司的利润。
2月5日,中信证券(600030.SH)披露华夏基金2024年度业绩快报,这是公募业首份公开披露的2024年业绩快报。
公告显示,2024年,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80.31亿元,净利润21.58亿元,综合收益总额21.81亿元。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华夏基金总资产202.34亿元,总负债63.02亿元。华夏基金母公司管理资产规模为2.46万亿元。(以上均为初步核算数据,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
整体来看,在经历了2022年、2023年两年负增长后,2024年,华夏基金重回增长轨道,其中,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61%,净利润同比增长7.20%,综合收益同比增长7.54%。
如将华夏基金的业绩按照上半年和下半年拆分,可见增长主要发生在2024年下半年。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43.62亿元,同比增长20.63%;净利润10.96亿元,同比增长16.84%;综合收益11.12亿元,同比增长20.87%。
不过,若从盈利上看,华夏基金净利润的增长远远未跟上营收的增长步伐。数据显示,2024年下半年,华夏基金营业收入较上半年增长18.89%,但净利润和综合收益的同期增幅仅3.20%和4.02%,有点“增收难增利”的况味。
同花顺iFinD显示,2024年下半年,华夏基金整体规模实现大幅增长。截至2024年底,公募管理规模1.79万亿元,较2024年年中增长14.28%,其中非货管理规模更是大增22.8%。细化到具体类目上,股基、混基、债基的管理规模分别增长1937.39亿元、15.47亿元、131.97亿元,可见华夏基金下半年的规模增长主要由股基来实现。
有业内人士表示,之所以出现“增收难增利”的境况,是因为股基规模的大幅增长,主要来自ETF及指数基金的增长,但2024年下半年,一方面,行业迎来惨烈的ETF发行大战,头部公募纷纷砸钱“亏本赚吆喝”;另一方面,部分“巨无霸”ETF加入降费行列,这都大大减弱了基金公司的盈利能力。
同花顺iFinD显示,2024年下半年,华夏基金曾多次公告调低旗下基金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其中包括华夏上证50ETF、华夏上证科创板50成份ETF、华夏沪深300ETF等千亿级规模产品,管理费年费率从0.50%降至0.15%,托管费年费率从0.1%降至0.05%,降幅高达70%和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