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第一会”定调,经济大省今年“挑大梁”打法有何不同?
经济大省如何 “挑大梁”,对“十四五”收官有重要意义。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当前外部环境严峻复杂,国内需求不足,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面对新形势,经济大省更要发挥好“挑大梁”作用。
新年开篇后,广东、山东、湖北、上海、辽宁、安徽等地密集召开“新春第一会”,对2025年的重点工作及早部署、抓紧落实。通过观察这些省、市的“新春第一会”,外界可以明确它们在新一年的重点发展方向和首要任务。
广东: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2月5日上午,春节假期后第一天,广东连续第三年召开“新春第一会”,这三年的会议主题均围绕“高质量发展”,今年聚焦“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这是在2024年聚焦“产业科技话创新、谋未来”基础上的延续。
作为我国经济的领头羊,广东省GDP在2024年迈上14万亿元新台阶,连续36年居全国首位。
但广东省2024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为3.5%,不仅与年初设定的5%增速有较大差距,在各经济大省中也处于靠后位置。外部环境变化影响加剧,广东的传统经济发展路径急需变革,经济社会结构调整也到了关键节点,挑战与压力并存。
当前,广东经济结构正在发生重要转变,一是产业发展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重要角色越发明显,同时对房地产等传统产业的依赖减弱,再次强调制造业当家。
除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广东省在也聚焦如何推动冶金、纺织等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
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在大会上表示,把握世界产业发展新趋势,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战略之举、关键之为。广东的产业体系在开放合作中发展壮大,在转型升级中持续蝶变,更应该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百舸争流中奋力争先,全面优化升级产业体系,冲出中低端、抢占制高点、致胜新赛道,以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托起一个勇立时代潮头、不断向新向上的新广东。
如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导,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练好高质量发展的“看家本领”,挺起现代化建设的“产业脊梁”。
同时也要育成现代企业主体。黄坤明表示,广东有1900多万户经营主体、830多万家企业,还有大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拔节生长,这是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底气所在、根基所在。“国企、民企、外企都是广东产业体系的重要力量,我们将一视同仁支持各类企业发展。”
“这几年,广东的现代化建设殊为不易。因其不易,更需勇毅。我们正处在爬坡过坎、动能转换的过渡期,结构性、周期性因素叠加碰头,面临的困难比较多。但只要信心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黄坤明指出。
在“信心比黄金更重要”的当下,广东这次大会聚焦落点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是基于经济基础稳、潜力大,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改变。
山东:“改革创新”
2月5日上午,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抓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大会,动员全省上下坚定扛牢“走在前、挑大梁”使命担当。
相比2024年“新春第一会”聚焦对外开放和招商引资的大开放、大招商,山东今年的工作重点有较大转变。
2024年,山东省经济总量达到9.86万亿元,距离10万亿元大关仅一步之遥,因此2025年的重点工作将是以“改革创新”促高质量发展。
作为传统能源大省,山东近年来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取得一定成效,但如何在保障能源稳定供应的前提下,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依然任重道远;山东也是国资、国企大省,曾遇到机构臃肿、层级较多带来的“肥胖症”困扰,近年来下大气力推进了国企“瘦身健体”,下一步的改革重点将是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这些举措,体现出山东对经济转型的重视,期望通过全面改革创新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经济内生动力。
湖北: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2月5日,湖北“新春第一会”也如期召开, 今年聚焦的主题是:“全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
2024年,湖北当时的侧重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其中也包含了今年的主题。此次单独提出支点地位,表明湖北有了更大底气去完成这项目标。
如何成为中部区域崛起的“支点”?2021年,湖北经济总量重回全国第7位。此后3年,每年都稳居第7位。2024年,湖北的经济总量突破6万亿元关口,这是担当中部区域“支点”的底气。
湖北接下来的经济增长动力来自于重大项目的落地和支撑。2025年湖北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湖北将实施亿元以上项目1.6万个,投资增长7%左右。
上海:提升企业感受
2月5日,上海也在节后首个工作日召开“新春第一会”,并发布了优化营商环境8.0版行动方案。
2024年,上海的GDP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成为我国首个“5万亿”城市。过去7年,上海已连续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方案。
今年的行动方案标题为《上海市聚焦提升企业感受 持续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行动方案》,这是上海首次将“提升企业感受”放在突出位置。
上海的8.0行动方案中,还首次将“夯实营商基层基础”作为单独任务板块列出,将对园区、街镇等基层单位营商建设投入更大力量,进一步为基层“赋能”、“松绑”,这也是与此前版本的不同之处。
在8.0方案中,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的内容占比也有明显提升。在2025年的58条任务中,有6条涉及保护企业合法权益,分别是规范牟利性职业举报、营造清朗的舆论环境、强化知识产权保护、严格规范涉企案件办理、加强法治护企、清理拖欠企业账款。
辽宁:优化营商环境的决胜之年
辽宁省今年“新春第一会”的主题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暨三年行动决胜之年动员大会”。
连续三年的春节后首个工作日,辽宁均召开了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大会,侧重点从“首战”到“攻坚”,再到今年的“决胜,辽宁向外界释放了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
此次会议是农历新年后的一次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旨在从根本上改变营商环境,吸引更多投资者,这不仅利于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也能继续推动辽宁的经济复兴。
安徽:聚焦科技创新
2月5日上午,安徽也连续第4年召开“新春第一会”,今年的主题是“聚焦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去年侧重于改善营商环境、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主题有所不同,但落点都是推动高质量发展。
安徽2024年经济总量迈上5万亿台阶,接下来提出了“三个往前赶”的发展目标——推动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经济增速在长三角往前赶、各省辖市经济总量在全国往前赶。
如何实现“三个往前赶”?关键要靠科技创新。但在创新主体数量、专利授权量、有效发明专利等方面,安徽与江浙沪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
面对这些不足,安徽提到,要发挥多重国家发展战略叠加优势,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等重大机遇,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除了这些经济大省和经济大市外,一些重要的城市也召开相关会议,明确2025年的重点工作。
温州:建设创新温州
2月4日下午,在春节假期的最后一日,温州举行“新生代企业家助力建设创新温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春座谈会。浙江省副省长、温州市委书记张振丰与13位新生代企业家座谈。
温州2024年的GDP总量达到9718.8亿元,当前正在向“万亿GDP、千万人口”的“双万”城市冲刺。提速打造“浙江省第三极”,全力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大力建设创新温州,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新生代企业家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大连:优化营商环境
作为辽宁省内地区生产总值最高的城市,大连2024年的GDP为9516.9亿元,有望在今年成为东北地区首个“万亿GDP城市”。
与辽宁省的“新春第一会” 主题相似,2月5日,大连先期召开了2025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部署2025年优化营商环境重点工作。
2025年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这些经济大省和重要城市均提出了明确经济增长目标,并且更注重产业结构优化,以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各地召开的2025年“新春第一会”,不仅是新年的开端,也聚焦经济发展与改善营商环境。接下来,期待各地出台的各项利企、利民政策能落地生根,为经济复苏与增长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