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 | 富国基金张圣贤:一位ETF基金经理如何做投教?
“ETF基金经理更多会通过对外输出来向投资者表达观点,然后把决策权交还给投资者。”
2024年可谓是“ETF元年”,市场对ETF基金经理这一群体的好奇也浮出水面:这些经常出没在直播间、社交媒体和各类线下活动的基金经理,每天在忙什么?
近日,银柿财经专访了富国基金基金经理张圣贤。张圣贤从业近20年、基金经理年限近10年,目前管理着富国中证芯片产业ETF、富国中证绿色电力ETF、富国中证农业主题ETF、富国中证新能源汽车指数等17只指数基金,据新近披露的基金四季报,截至2024年底,在管总规模194.79亿元。
作为富国基金的量化首席策略分析师,张圣贤对多个行业和市场有着深刻洞察;作为一名ETF基金经理,他把自己定位为“陪伴式投资顾问”。张圣贤和投资者走得很近,还曾经因为在理财社区和投资者分享调研养猪场心得、答复投资者问题时段子频出而走红。他的工作日常是怎样的?ETF基金经理又是怎么做投教的?
大量时间花在投资者教育上
相较于神秘高冷、鲜少出现在公众视野的主动管理基金经理,ETF基金经理普遍显得更“亲民”。张圣贤就是一位和投资者走得很近的基金经理:经常在券商营业部等一线渠道和投资者面对面交流、定期在直播间和投资者互动,在社交媒体上,张圣贤以几乎日更的频率发文,通俗易懂地解读市场走势,仅在蚂蚁理财社区就有超过13万的粉丝。
张圣贤的工作日常大致有两块:管理ETF,和产品的营销推广。他坦言,目前ETF新发市场竞争激烈,首发阶段整个产品团队的工作量都会较大,基金经理可能连续一个月都在各地密集路演。产品发行后,持营阶段也需要定期和投资者沟通交流,提供建议。张圣贤估算,一年52周中,自己大约有三分之二的周末都在外出差,这也是很多基金经理的常态节奏。
“主动管理基金经理更多通过业绩和持仓来表达自己的能力和观点,我们ETF基金经理不一样,ETF本身是一种工具,我要让投资者了解我的工具,所以我们大量的时间会花在投资者教育上,这可能是我们和主动管理基金经理比较大的区别。”
既然ETF只需复制指数,ETF基金经理和投研人员是不是也只要写写代码,不用做基本面研究?张圣贤对这类论调有些哭笑不得:“ETF是相似性较高的产品,所以我们需要给投资者提供更多价值,比如帮助他们分析市场环境,提供更多大类资产或具体行业配置的建议。这种转变其实是提升了对基金经理和投研人员的要求。”
张圣贤指出,ETF基金经理的研究工作本身和主动投研区别不大,不同的是,主动基金经理更多通过持仓来表达观点,ETF基金经理则更多会通过对外输出来向投资者表达观点,然后把决策权交还给投资者,从这个角度说,张圣贤认为自己的角色更像投资顾问。
张圣贤自己就是经常走在一线调研的基金经理之一。作为富国基金的量化首席策略分析师,对自己有产品在管的农业、煤炭、智能汽车等多个行业都有深入研究。2022年,张圣贤曾在一线调研养猪场后在理财社区发表文章《我去调研了!进一次猪场要洗几次澡?》,登上了社区的热搜榜一。
ETF基民赚钱效应可能比主动基金好
市场上对被动投资有这么一种观点:市场下行、主动管理基金业绩不好,投资者会认为是基金经理的责任,从而伤害基金经理和基金公司的口碑;但ETF亏损,投资者不会去骂ETF基金经理,所以发行这类产品比较讨巧。
听到这个说法,张圣贤无奈地笑了:“没有这种情况,我经常在做直播,ETF跌了我们一样会挨骂。”他提到,仍有很多投资者不了解ETF的特点,如在市场下跌时会质问基金经理为什么不减仓,这也让他反思自己的投教之路任重道远。
虽然经常直播、答疑让张圣贤遭受了不少“枪炮”,但他也因此更能和投资者的情绪同步,“市场不好的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大家的情绪都会比较低落,这种时候我们能做好的就是陪伴。”每当市场出现明显波动时,他都会发文分析并提供解读观点。
不过,张圣贤也提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ETF投资者的整体赚钱效应可能比主动管理基金好。原因是,主动权益基金往往是市场越火热,卖得越好;而ETF却是市场越跌,抄底的人越多。因此,ETF整体盈利效应比主动基金更好。他分析,可能是因为主动权益基金投资者很多是场外的,对股市不够了解,也更容易受到市场情绪的影响;ETF投资者本身就是投资股票的,会有意识地低买高卖。张圣贤认为,这也意味着基金公司需要在投资者教育上做更多投入。
和投资者的深度接触,也让张圣贤有不少观察。他发现,新进场的年轻投资者和“老基民”不太一样,虽然大家的投资知识水平参差不齐,但互联网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基民在信息获取和接受能力上都比上一代基民快不少。另一方面,年轻的基民普遍对新兴科技类行业更感兴趣,如AI、智能驾驶等等,对相关投资的接受度也更高,相较而言,对煤炭、水泥、钢铁这类传统板块则没那么感兴趣。“新一代投资者的成长环境是被互联网包围的,所以他们对科技类的东西会接受度会更高一些。”张圣贤分析。
行业内卷,基金公司的规划很重要
2024年,ETF市场很热闹,有热点、“爆款”,也有压力、争议。新发市场持续“内卷”,各类资产冷热不均,降费压力带来生存难题,这些问题,张圣贤的看法都指向一个方向:均衡做布局,眼光放长远。
2024年,宽基ETF受到投资者青睐,基金公司经常“扎堆”发行新产品。张圣贤分析,一方面是这类产品通常市场热度、认可度较高,基金公司都有率先布局的意愿;同时也考虑到可以通过“报团取暖”的规模效应来一定程度上降低宣发成本。
不过,新发“内卷”也让基金公司面临的规模压力更大了。宽基ETF降费后,利润空间变小,“卷”完发行以后能不能挣到钱,不好说。对此,张圣贤的看法是,如果基金公司整体规模基础较大,同时在主动、被动、固收等各类产品线上的布局相对均衡,那么降费的影响也比较可控。
宽基火热的同时,各行业主题ETF冷热不均。对于基金公司来说,低位布局的产品虽然潜在收益率更高,但首发阶段往往面临无人问津的窘境。张圣贤也坦言,这确实是个巨大的考验。他认为,均衡、长线布局是基金公司面对行业变化和挑战,胜率较高的解法。“我们也不知道哪一个产品可能在什么时候爆发,所以也不寄希望于在首发阶段一次性把规模做大,而是希望通过更长期的全方位布局来实现规模的稳步增长。”
“其实每一家规模比较大的基金公司都有一个梦想,就是产品库能构建一个闭环,我的投资者想要的产品都能在里面选到,这也会更便于基金公司结合自身的策略去做投资者教育。”
张圣贤预计,2025年的ETF市场可能会有更多差异化的策略型产品出现。“目前主题行业类ETF产品储备已经较多,宽基ETF也经历过一轮爆发,但市场上仍有一些差异化的需求未被满足。”比如,一些投资者风险偏好较低,希望在宽基的基础上做一些低波策略;或者希望能通过ROE和估值等指标去挖掘一批成长性更好的标的。他认为,未来可能有越来越多基金公司开发这类策略ETF,为投资者提供更多选择。
展望后市:科技成长方向确定性更高
2025年,A股如何掘金?对于后市走向,张圣贤表示,对今年整体市场表现持中性乐观态度。他提到,今年流动性宽松对市场的支撑作用是相对确定的,不过,也需持续跟踪具体经济数据是否好转,若基本面改善,可以更乐观。
与此同时,他表示,市场整体走向虽尚不明朗,但科技成长类主线确定性较高。政策在科技领域发力的持续性和力度已经比较明确,市场共识也相对一致。过去两年,不管是AI硬件、AI算力的需求,还是AI应用的拓展,都对整个产业发展推动明显。不管经济波动如何,科技产业链自身有超越周期的可能,这一点从2024年不论市场整体表现强弱的时期,AI板块都或多或少呈现出结构性机会也可看出。
张圣贤认为,“资产荒”格局下,资金可能会进入股市寻求机会,这个过程中可能伴随着“存款搬家”的进一步上演,以及更多场外投资者的“跑步入场”。宽基ETF作为参与股市最低门槛的渠道,今年还将继续吸引资金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