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胡敏翔:加快设立省级并购基金,大力推动上市公司并购重组
并购重组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龙头企业、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
刚刚过去的2024年,在新“国九条”“科创板八条”“并购六条”等政策陆续出台下,A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动作增多,并购趋势明显加速。
今年浙江省两会期间,来自民建界别的浙江省政协委员、浙江之江创投研究院理事长胡敏翔带来了多份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提案,其中就包括《关于促进浙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并购重组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培育龙头企业、健全多层次金融服务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胡敏翔指出,当前,浙江并购重组面临着市场活跃度下滑、政策制度供给不足、并购基金支撑乏力等问题,亟需采取有力举措加以推动。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底,浙江并购重组金额为1623.82亿元、案例数583例,比上年分别下降44%和19%。而在并购基金募集数量和金额方面,同样出现例“双降”局面:2024年1~11月,浙江新设基金702支,同比下降50%,募集规模总计299.88亿美元,同比下降39%,其中部分基金为并购类基金。
不容忽视的一点是,浙江的上市公司规模相对较小,平均总资产、净资产、市值等仅为全市场均值的60%左右且大部分为民营企业,大型央企、行业龙头等企业较少。在当前不确定环境下,企业出资参与并购的积极性严重下降。
经过调研,胡敏翔注意到,浙江现有并购重组有关政策制度主要依据2019年发布《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推动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浙政办发〔2019〕2号),但该《意见》已难以适应当下“创新浙江”建设的需要。去年9月,“并购六条”公布后,上海、安徽等地均出台相关贯彻落实文件,浙江暂未及时跟进。
“在并购生态圈方面,我省亦存在着收费机制不合理、中介机构专业能力有待提升、并购类人才供需矛盾突出等三方面问题。”胡敏翔称,由于无法进行事前收费,加上并购业务需持续的投入且成功率较低,这就造成了并购业务收入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降低了从业人员展业的积极性,人才的稳定性也受到较大影响,致使浙江并购重组专业人才缺乏。
2025年国办一号文件《关于促进政府投资基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特别提出,鼓励发展私募股权二级市场基金(S基金)、并购基金等,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基于此,浙江下一步应如何支持区域内上市企业并购重组?
胡敏翔认为,当务之急,是加快设立省级并购基金,“建议由省财政牵头出资设立省级并购基金,加大投入力度,按照‘市场化、法治化、专业化’的原则规范运作,委托市场化机构管理。鼓励发展S基金、并购基金等,拓宽政府投资基金退出渠道,同时,通过设置优惠让利、延长基金考核期限、尽职免责条款等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并购基金的组建。”
其次,浙江还应加大并购重组制度政策供给,胡敏翔建议由省经信厅作为牵头部门,联合发改、科技、金融办、国资委等部门,在梳理浙江省重点发展的产业态势、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出台并购专项行动方案;借鉴上海、深圳等地做法,在钱塘江金融港湾钱江世纪城等核心区,探索设立并购资源集聚区。在集聚区内招引国内外知名服务机构,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推动其成为浙江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价值高地。
此外,浙江还应优化并购重组生态圈建设,特别是在并购类人才建设方面,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制度,引进一批具有“产业+金融”复合背景的高层次人才,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和团队落户,并配套做好相关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