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未发,ETF先行!12家公募上报首批科创综指ETF
1月刚过半,公募围绕ETF已经“卷”了三波。
不出业内所料,距离科创综指及其价格指数发布仅3个交易日后,就有12家基金公司同日上报了追踪这两只指数的ETF产品。
证监会官网显示,1月13日,易方达、华夏、华泰柏瑞、南方、汇添富、博时、招商、天弘、建信9家基金公司上报了科创综指ETF;富国、景顺长城、工银瑞信3家基金公司则上报了科创综合价格ETF。
据上交所公告,科创综指及其价格指数将于2025年1月20日正式发布,这意味着这12家公募在指数尚未正式问世之前就已开始布局,上次出现这样ETF“抢跑”指数的局面还要追溯到首批中证A500ETF发布之时。这也显示着各家基金公司围绕着热门指数的发行“大战”仍在持续。
科创综指与科创50有何异同?
1月8日,上交所和中证指数公司公布了科创综指及科创价格指数的发布安排。
根据中证指数公司披露的编制方案,科创综指与科创价格指数的样本空间、选样方法还有指数计算公式都相同,但是科创综指会将样本分红计入指数收益,以反映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在计入分红收益后的整体表现;科创价格指数则采用分红除权的方式,并侧重于反映科创板上市公司证券的整体表现。
从编制方案来看,科创综指无疑是一只宽基指数,那么其与现有的宽基指数科创50有何异同?
上交所与中证指数公司指出,科创综指与科创50各有侧重、互为补充,从不同角度表征科创板运行情况,具体不同有三个方面:
从指数定位看,科创综指定位于综合指数,市值覆盖度接近97%,主要发挥对科创板市场整体表征功能,兼具一定的投资功能;而科创50指数定位于成份指数,从科创板选取代表性证券,市值覆盖度45%,主要发挥投资功能。
从市值分布来看,科创综指覆盖大、中、小盘证券,样本市值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113亿元和51亿元,与科创板全市场基本一致;而科创50指数主要为科创板大市值证券,市值平均数和中位数分别为674亿元、370亿元。
从行业分布来看,科创综指的行业分布较为均衡,半导体、电力设备、机械制造和医药等行业占比较高;而科创50指数行业分布更为聚焦,半导体行业权重占比达62%。
上交所与中证指数公司表示,此次科创综指的推出将进一步补充完善科创板指数体系,丰富宽基指数体系的多样性,提升本土指数影响力和竞争力,在吸引增量资金入市、服务关键核心技术创新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科创宽基ETF最受欢迎
上交所披露的数据显示,自2020年9月首批科创50ETF成立至今年1月8日,已有26条科创板指数发布,涵盖了规模、主题、策略等类型,境内外相关产品跟踪规模约2500亿元。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目前与科创板相关指数挂钩的场内外基金多达百余只,其中与科创50、科创100两只宽基指数挂钩的产品数量最多,分别达到51只、40只。紧随其后的是跟踪科创芯片指数的产品,共有19只。但是还有多只指数相对冷门,比如科创板芯片设计主题指数、科创板新能源指数均只有1只跟踪产品。
除了产品数量多,科创板宽基ETF产品规模也遥遥领先。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月13日,在跟踪科创板相关指数的ETF中,规模居于前十的均为跟踪科创50、科创100的宽基ETF,其中规模最大的是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规模达897.15亿元。
不过,可能受到中证A500这一新宽基指数强大“吸金”能力的影响,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的规模相较“巅峰时期”已出现明显缩水。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24年10月8日A股阶段性高点时,华夏上证科创板50ETF规模曾触及1104.16亿元。
1月刚过半,ETF已经“卷”了三波
本次12只科创综指ETF同步上报,可以算是2025年开年以后各家基金公司围绕着ETF的第三波“大战”了。
第一波是8只基准做市公司债ETF于1月7日同步发售。截至发稿,已有南方基金、博时基金、大成基金、易方达基金和海富通基金先后宣布旗下的基准做市公司债ETF提前结束募集,其中博时、南方旗下的产品宣布启动比例配售。根据南方基金最新公告,南方上证基准做市公司债ETF采用全程比例配售,配售比例为98.7%。
第二波围绕现金流ETF展开,不过只有华夏基金、国泰基金两家公司参与。证监会官网显示,去年11月底,国泰基金上报了国泰富时中国A股自由现金流聚焦ETF,华夏基金上报了华夏国证自由现金流ETF。今年1月13日,两只产品正式获批。
据悉,本次12只科创综指ETF也只是第三波“大战”的“前奏”,已有基金公司在准备上报第二批科创综指ETF。
有公募人士表示,行业围绕ETF的“内卷”反映出了市场对ETF确实存在较大需求,但是由于投入成本高、宽基ETF趋于饱和等原因,再复刻一个类似中证A500ETF的“爆款”难度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