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披露境外债重组进展,计划削债116亿美元、展期11.5年
出险房企债务压力减轻,有利于房企本身基本面改善。
进入2025年后,出险民营房企的债务化解进程也有所加快。
1月9日晚间,碧桂园(02007.HK)公布了总额164亿美元的境外债务重组方案及业务发展情况。
碧桂园在公告中称,目前境外债重组提案的关键条款已与由七家银行组成的协调委员会达成共识,此提案构成进一步谈判和具体文件的框架,目的是成功落实境外债务重组。如能顺利通过,碧桂园将大幅降低杠杆,方案的目标是最多减少债务116亿美元,将债务到期时间最多延长11.5年,同时将融资成本从约6%降低至约2%。
本次债务重组方案提供了多个经济选项,包括现金回购、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及新债务工具等。
碧桂园在公告中称,如债权人选择现金回购,最少削减90%的本金;选择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可100%股权化;如债权人选择强制性可转换债券和替换部分新债券的方式,可实现67%股权化;如替换新债券,降削减35%的本金。
目前这一方案还是初步提案,截至目前,碧桂园与专案小组、协调委员会及其他债权人仍在磋商重组提案的条款,尚未就重组提案订立正式协议。
接近碧桂园的人士告诉银柿财经,目前已经收到部分债权人的表态,他们基于地产行业的形势和参考其他房企的债务重组方案,表示愿意支持碧桂园渡过难关,也希望能尽快完成重组。
作为此前房地产行业的头部民营房企,碧桂园的境外债总规模在行业中位居前列。截至2023年12月底,碧桂园的境外债总额(不包括应计利息)约为164亿美元,其中债券约103亿美元、银团贷款约36亿美元、股东贷款约11亿美元,其他债务约14亿美元。
自陷入债务危机以来,碧桂园的控股股东及家族也在持续支持公司。资料显示,碧桂园成立以来,他们通过借款、增持股票、购买债券、以股代息等多种方式累计支持集团总额约416亿港元,且从未减持股票,2021年至今累计向公司提供折合约96亿港元的无息无抵押借款等现金支持。
碧桂园在公告中称,公司的控股股东正在考虑将集团未偿还本金总额11亿美元的现有股东贷款,转换为公司或附属公司股份,具体条款有待协定,这也体现出控股股东对公司化债的信心。
最近几年,碧桂园也加大了资产盘活力度来应对压力。自2022年以来已处置难销类资产及盘活沉淀资金回笼超600亿元,这些资金除了保证日常运营外,大部分用于保交楼等项目建设开支。
碧桂园公布的保交付数据显示,2024年累计交付房屋超38万套,过去三年累计交付约170万套房屋。2025年的交房任务总量相比去年会明显减少,但仍需努力。目前整个房地产行业已经过了交付高峰期,碧桂园也一样,目前剩余已售但未交付的房屋量约为20万套,有望在2025年上半年完成其中的大部分交付任务。
随着债务重组推进、保交楼量大幅下降,碧桂园未来几年的资金压力将会有所缓解。如果重组能顺利通过,将有助于修复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大幅延长债务偿还期限,为公司经营状况改善打下基础。
目前除了碧桂园外,融创中国(01918.HK)也将进行境外债的二次重组,有消息称今年3月份会有初步方案。同时,融创的10只境内债目前也处于重组中,有7只债券重组通过了表决。
其他出险房企如龙光集团(03380.HK)、融信中国(03301.HK)近期也公布了债务重组进展,金科股份公布了其重整投资协议的进展。
在融资方面,房企融资支持政策在2024年出现边际改善,各地推广融资协调机制“白名单”,对民营房企,尤其是出险房企的项目融资都会有所支持,如果销售能逐步恢复,也有利于这些出险房企的化债进程。
华泰证券研究认为,出险房企债务压力减轻,一方面有利于房企本身基本面改善,另一方面有助于出险房企有更多资源用于保交楼,降低近年行业层面的“期房”信任问题,改善新房销售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