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金融市场“扩容”,多家券商获批参与碳排放交易
券商为市场输出碳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有效盘活碳资产,帮助发现碳价格。
多家券商的参与碳排放交易业务于近日集中获批,碳金融市场实现“扩容”。
国元证券(000728.SZ)、财达证券(600906.SH)、招商证券(600999.SH)、国信证券(002736.SZ)、兴业证券(601377.SH)、广发证券(000776.SZ)、长城证券(002939.SZ)、西南证券(600369.SH)、方正证券(601901.SH)、中国银河(601881.SH)等10家券商近日先后公告,公司参与碳排放交易获得中国证监会复函,根据复函,公司自营业务可以在境内合法交易场所参与碳排放权交易。
此前,中信建投(601066.SH)、东方证券(600958.SH)、申万宏源(000166.SZ)、华泰证券(601688.SH)、中金公司(03908.HK)、华宝证券等6家在2023年2月已集中获批。加上早在2014年、2015年就已获得业务资格的中信证券和国泰君安,至此,至少已有18家券商获得碳排放权交易参与资格。
获批此项业务后,多家券商表示,以服务实体经济、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进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为目标,合规、审慎开展业务,并将相关业务纳入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其中,国信证券还表示,在境内合法交易场所参与碳排放权交易,不参与地方交易场所的远期、掉期、期权等衍生品交易,加强对交易对手的管理,不为违规融资活动提供便利;中国银河则表示,将按照持有碳排放权账面金额的30%计算风险资本准备。
据悉,券商主要通过趋势交易、客需撮合交易、碳回购等方式参与自营碳排放权交易。
今年10月举办的“全球资产管理中心上海国际活动周2024”——绿色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与企业低碳转型论坛上,华宝证券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加海表示,自2023年取得自营参与碳交易无异议函以来,累计交易碳资产已超过500万吨。同时,还助力电力行业落地国内首单实物交割的上海碳配额远期,在重庆与华彬伟玻璃有限公司落地重庆首笔碳排放配额回购交易业务,在上海与柏能新能源落地上海首批碳排放配额回购交易业务。
而最早参与碳排放交易的两家券商之一国泰君安在2024年半年报中提及,其先后完成了证券行业内首单CCER(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交易、首单碳普惠交易、首单挂钩碳排放配额的收益凭证、首单挂钩国内碳排放权的场外期权交易等业务,为市场输出碳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有效盘活碳资产,帮助发现碳价格。
据介绍,国泰君安碳金融交易业务服务对象来自北京、上海、山东等数十个地区,包括发电、供热、造纸、化工、钢铁、交通运输、金融、公用事业等行业,服务对象涉及控排企业、自愿碳中和企业、碳服务平台、机构投资者等。截至2024年6月底,国泰君安历史累计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成交量8049.87万吨,其中2024年上半年参与碳交易市场的成交量482.38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