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批集采价格降幅达历年之最,对上市药企影响几何?
此次集采平均每个品种有12.5家企业申报,为历次集采之最。
12月16日,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拟中选结果公示期来到最后一天。据国家医保局此前消息,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有62种药品采购成功,均为已过专利期、有多家企业生产、竞争充分的药品,覆盖高血压、糖尿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感染、精神疾病等领域。集采针对仿制药进行,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
30余家上市药企发布拟中选情况
A股上市公司方面,目前已有30余家上市药企披露拟中标情况。其中市值超过两百亿的有科伦药业(002422.SZ)、华海药业(600521.SH)、华润双鹤(600062.SH),另外还有市值达到百亿级别的康弘药业(002773.SZ)、中国医药(600056.SH)、国药现代(600420.SH)、太极集团(600129.SH)、亿帆医药(002019.SZ)、博瑞医药(688166.SH)、九洲药业(603456.SH)、康恩贝(600572.SH)、仙琚制药(002332.SZ)、海正药业(600267.SH)等。
科伦药业此次有12个品种拟中标,其中在以前年度已实现较大规模营收的有500ml规格的碳酸氢钠林格注射液,该产品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5025.23万元和1798.76万元;另外还有500ml规格的乳酸钠林格注射液,该产品2022年和2023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3060.57万元和2782.84万元。
据科伦药业2023年报,在此前的2023年第八、九批国家集采中,科伦共计11个品种(17个品规)中选,中选数量位居全国前列;截至第九批国家集采,科伦累计47个品种(67个品规)中选,公司已成为国家集采的头部供应商之一。
2024年前三季度,科伦药业实现营收167.89亿元,同比增长6.64%,实现归母净利润24.71亿元,同比增加25.85%。
华海药业拟中选的有甲磺酸雷沙吉兰片和西格列汀二甲双胍片(II),拟中选产品的采购周期自中选结果执行之日起至2027年12月31日。2024年前三季度,华海药业这两个产品分别实现营收7.1万元和79.4万元,占其总营收的比重均较小。
华润双鹤有9个药品拟中选。据披露,这9款药品中,依帕司他片在2024年1~3季度和2023年分别实现销售收入9744.62万元和1.05亿元,占相应期间的比重分别为1.14%和1.03%。其余两款已实现销售的品种乳酸钠林格注射液和氯化钾注射液在2023年度及2024年1~3季度对营收的贡献占比均不到0.5%。
另外6款产品分别在2023年9月到2024年11月间获批上市,均未形成市场销售。
对于此次集采中选的影响,多家A股公司称,随着合同的签订和实施,将有利于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公司的品牌影响力,对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产生积极的影响。
本轮集采创多个“之最”,但对上市药企影响有限
此次集采因申报的企业和产品数量创新高,以及降价幅度较大受到广泛关注。据交银国际证券研报,本批集采共有439家企业申报、涉及778个产品,平均每个品种有12.5家企业申报,为历次集采之最;最终62个品种采购成功,234家企业的385个产品获得拟中选资格,平均每个药品有6家以上企业中标。
价格方面,东吴证券研报显示,从集采结果看,平均降幅超70%,为历届集采降幅之最。
这一较大价格降幅与多方面因素有关,包括申报企业数量大导致的竞争激烈,保底规则取消为避免淘汰报低价,B证企业低报价等。
华鑫证券分析师指出,本轮集采所有品种均为已过专利期、有多家企业生产、竞争充分的药品,多个品种参与竞标超过20家,竞争内卷导致价格降幅较大。从规则变化来看,本轮集采取消了50%降幅的保底规则,仅保留了1.8倍熔断机制和0.1元保底机制,新规则直接影响了企业的报价心态。从医药市场环境来看,医院对非中标品种的限价和限采以及零售和医院的同价政策,参与报价的企业面临的选择较少。
中泰证券研报显示,从中标企业类型来看,外企几乎全部丢标;而B证企业共有117个产品拟中选,占中选总数30%以上,且大部分是低价中标,分析师认为,本次第十批集采的激烈竞争与过去几年B证企业的不断涌现较为相关。
据了解,B证企业和药品生产的企业不同,自身不从事药品生产,需要进行委托生产。据太平洋证券研报,当初国家鼓励MAH(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初衷是为了推动医药创新,但后续出现的一千多家B证企业大部分都不具备创新药的资质和产品,只是成为批文平台。
“B证企业数量多且走投无路,止损心态报价是第十批低价的重要成因。注射剂没有院外道路可走,不参加报价意味彻底出局,注射剂数量占比多,企业多,进一步拉低第十批中选价格。”有业内人士指出。
A股上市公司方面,多家机构认为此次集采对上市药企影响有限。例如国金证券分析师提到,随着多批国家和地方集采落地,A股和港股上市药企年销售额10亿以上大品种的集采降价风险已经大比例出清。
普遍认为,集采的腾笼换鸟、支持创新方向不改。未来集采政策还将继续推进,细则规则预计也会动态修正,更多的仿制药将纳入并降价,被集采品种将回归制造业属性,靠规模和成本获得竞争优势和利润空间。同时,仿制药的完全竞争市场有望推动企业向创新转型,迫使仿制药公司向高壁垒的剂型或创新药转型。
国家医保局方面表示,本次集采拟中选结果公示后将正式发布。下一步,国家医保局将指导各地及中选企业做好中选结果落地实施工作,确保全国患者于2025年4月用上本次集采中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