亏损超30%,吉利退出“中植系”上市公司康盛股份
吉利商用车于2021年接过上市公司5%股权。
12月2日晚间,康盛股份(002418.SZ)公告了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商用车”)转让上市公司5%股权事宜,一旦交易成行,吉利商用车将不再持有康盛股份的股权。
目前,康盛股份处境颇为尴尬,公司实际控制人解直锟此前于2021年12月18日因病逝世,直至目前,其名下股权变更办理尚未完成。
与此同时,解直锟控制下的中植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已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其破产管理人正以“存在高度关联性且法人人格高度混同”为由,计划将康盛股份控股股东常州星若企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常州星若”)和重庆拓洋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重庆拓洋”)在内的248家企业纳入合并破产程序。
吉利商用车亏损30%“割肉”
具体来看,康盛股份公告称,公司于12月2日收到持股5%的股东浙江吉利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利商用车”)的通知,吉利商用车拟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将其持有的公司56,820,000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总股本的5%)转让给江苏瑞金装备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瑞金”),转让价格为2.403元/股,转让价款合计人民币1.37亿元。
吉利商用车此次交易是无奈“割肉”。2021年8月,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即吉利商用车,2022年10月改名)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取得重庆拓洋持有的康盛股份5%股权,转让价格为3.573元/股,转让的交易对价合计为2.03亿元。以此计算,其亏损比例超过30%。
股权之外,吉利与康盛股份间存有合作。康盛股份2022年5月曾称,计划与吉利商用车共同拓展其他车型市场,如物流车、专用车的销售;借助大股东资源,提高汽车销量,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品牌知名度;借助吉利商用车在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等领域积累的优势,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
康盛股份2022年年报显示,公司当年向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采购2.4亿元,占年度采购总额比例的9.63%。
此次交易受让方江苏瑞金位于常州新北区孟河镇,其股东为两位自然人,经营范围为工业装备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模具、夹具、工具、机械零部件的设计,制造,加工及销售等。
昔日“造车新势力”
公开资料显示,康盛股份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杭州市淳安县千岛湖镇,2010年登陆深交所。创业伊始,公司主营业务都为制冷管路及其延伸产品的生产与销售,到2015年时,已成为家电制冷管路的主要供应商之一,客户包括海尔、海信、美的、西门子等知名家电企业。
“中植系”在2015年进入上市公司,并于2019年接过控制权。2015年4月份,公司向浙江润成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浙江润成”)、常州星若、重庆拓洋和义乌富鹏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四家公司发行1.5亿元、募资9.78亿元。浙江润成是康盛股份原实控人陈汉康及其配偶周珍创立的公司,常州星若和重庆拓洋则由“中植系”解直锟控制,交易完成后,陈汉康合计持股比例为28.61%,“中植系”持股23.76%。
也是在2015年,康盛股份涉足新能源汽车领域。当年,公司收购陈汉康控制的成都联腾、荆州新动力、合肥卡诺三家汽车零部件公司,布局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以及电动空调三项零部件业务。同时,康盛股份与浙江润成、“中植系”中海晟泰(北京)资本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海晟泰”)签订协议,由康盛股份负责管理中植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植汽车”)的日常经营决策和业务运作,中植汽车由浙江润成持股51%、中海晟泰持股49%。
到2018年,康盛股份通过资产置换,取得中植汽车旗下中植一客100%的股权,进军整车产业。据悉,中植一客由一汽客车、成都安达设立于2006年,2017年由中植汽车全资持股,资产置换之际,具备年产3000辆大中型客车的产能,其全资子公司中植淳安也已具备了年产1000辆大中型客车的产能。
不过,正是造车业务,将康盛股份拉入亏损泥潭。在多因素影响下,康盛股份新能源汽车业务业绩未达预期,2018年,中植一客巨亏10.45亿元,2019年,中植一客续亏3.23亿元,全年仅销售108辆,较2018年的647辆大幅下。同时,2019年,公司还计提新能源汽车补贴款坏债准备8.91亿元。
2024年上半年,中植一客仅签订了49台新能源整车的销售订单。目前,康盛股份已为中植一客寻找了两家战略投资者,交易完成后,康盛股份对中植一客的持股比例将降至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