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国企”“假央企”层出不穷,波及这些A股上市公司
锦州港近期出现到期无法获清偿的债权往来单位中,有不少或为“假央企”。
近日,海南国资委发布一则声明澄清其与一家集团公司的关系。银柿财经注意到,该涉事公司不仅“身份不明”,近一两年还曾与上市公司有业务往来。
在实践中,假冒国企央企、知名民企和外资企业违法行为存在隐蔽性强、蔓延快、社会影响大等特点,进而造成了“假国企”“假央企”现象层出不穷,给经济活动带来了隐患。而就在近几个月,也有上市公司出现20余亿元债权到期无法获清偿的情况,相关往来单位同样身份存疑。
海南国资委“打假”南方经贸
海南国资委在近日声明中称:“经核实,南方经贸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公司非我委履行出资人职责企业,也不存在任何投资、合作、业务等关系,其一切行为均与我委无关。如发现其有违法犯罪行为,请尽快到公安机关报案。”
企查查显示,南方经贸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经贸集团”)系“全民所有制”企业,主管部门“海南省工业厅”为实际控制人。
然而经查询,目前并无名为“海南省工业厅”的机构,名称相近的仅有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以下简称“海南工信厅”)。银柿财经因此致电海南工信厅,试图询问其下属企业的情况,相关工作人员在电话中回应称:“我们没有控股的企业,我们跟原来的工业厅没有任何关系”,“工业厅原来是有的,但九几年就解散了,所有东西一下就销掉了,名下的一些东西也到国资委,和我们没什么关系”。
然而正是这样一个看起来模糊不清的股东背景,还被列示在了公司官网上。据一家名为“南方经贸集团(上海)实业有限公司”(现已更名为“上海琼玮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经贸上海”或“上海琼玮”)官网的信息,南方经贸集团公司成立于1992年1月,注册资金伍仟万元整,是海南省工业厅直属企业,总部位于中国海南省海口市龙华区国贸大道,是一家大型企业集团。南方经贸上海系南方经贸集团的全资子公司。
官网另一处介绍则直接显示,南方经贸集团公司“是海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直属企业”。
围绕这一权属疑问,银柿财经向南方经贸上海上述官网披露的邮箱发送邮件询问,截至发稿未能得到回复。
“假央企”“假国企”可能造成的危害不容小视,近年来这类企业也屡获曝光。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研究员吴刚梁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有的(企业)利用国有企业的名号承揽地方项目,以合同诈骗为目的,这种要坚决打击。”如果南方经贸集团的股东身份确不真实,相关风险可能潜藏其中。
与上市公司曾有业务往来,并形成债务
银柿财经搜索发现,南方经贸集团旗下公司曾与多个A股上市公司有交集,包括棕榈股份(002431.SZ)、爱建集团(600643.SH)和已退市的紫鑫药业等。
已退市的紫鑫药业与南方经贸集团之间的关联体现在股权上。在因触及交易类强制退市情形而终止上市前的一段时间内,紫鑫药业曾因控股股东的背景争议受到关注。南方经贸集团正是紫鑫药业该控股股东的参股方。
具体来看,2021年10月,由于原实际控制人面临债务危机,紫鑫药业引入具备“国资”背景的控股股东国药兆祥(长春)医药有限公司(下称“国药兆祥”)。公告发布后,紫鑫药业股价连涨三天。
2022年4月,国药兆祥在披露的紫鑫药业详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称,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为国药兆祥实际控制人,但之后遭到中国医药集团和中国中药集团的否认。吉林证监局认为国药兆祥信息披露不真实,对国药兆祥采取责令改正的行政监管措施。
据紫鑫药业当时的公告,国药兆祥的股东中,就有南方经贸集团的身影。
棕榈股份和爱建集团则与南方经贸集团存在业务关联。爱建集团2023年报显示,其对南方经贸上海(即上海琼玮)有2013.43万元应收账款,按年末余额看,南方经贸上海是其第一大应收账款往来方。
棕榈股份方面,据公司对交易所年报问询函的回复公告,在2023年末,棕榈股份对南方经贸(湖南)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方经贸湖南”)有1511.98万元的砂石采购预付款,账龄为1~2年,公司未对此计提坏账,后续收回结算安排为“根据合同条款及法院判决安排结算”。企查查显示,上海琼玮持有南方经贸湖南51%的股份。
交易所在关注函中要求棕榈股份说明其包括上述对南方经贸湖南在内的近5亿元的预付款项,是否具有真实交易背景和商业实质,是否构成提供财务资助或资金占用,棕榈股份对此给予否认,称预付款具有真实的交易背景和商业实质。
有上市公司大额逾期债权往来单位被央企“打假”
交易所的上述质疑并非空穴来风。近期另一家A股公司锦州港宣布超20亿元的预付账款、应收账款到期未获清偿。银柿财经注意到,锦州港这些债权的往来方同样可能涉及“假国企”“假央企”。
据锦州港10月14日公告,因开展贸易业务形成应收账款、预付账款余额合计约 21.71 亿元,截至 2024 年10月11日,上述款项全部逾期。其中涉及应收客户8家,到期未获清偿债权金额约6.80亿元;预付供应商9家,到期未获清偿债权金额约14.91亿元。银柿财经注意到,这9家供应商中,其中的5家彼此之间在历史股权上可能存在关联,其中的7家或涉及“假央企”“假国企”。
据企查查,9家供应商之一的中新宏源(上海)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新宏源”)的历史股东包括名为“安徽省中金投实业有限公司”和“中农新能源科技(天津)有限公司”的企业,两者继续穿透后的100%持股股东分别为“中釿农投(安徽)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中新农发农业发展(天津)集团有限公司”,两家公司历史持股50%以上的股东均包括中国农业发展银行的全资子公司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然而,这两家公司曾被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官方“打假”,称其曾经冒用中国农发重点建设基金有限公司名义登记注册。
9家供应商中,安徽省益康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中泓农合实业(江苏)有限公司是中新宏源的子公司,中新巨能(上海)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的历史股东也包括中新宏源。
与此同时,另一家供应商鞍本材料(宁波)有限公司也曾为上述被“打假”的“中新农发农业发展(天津)集团有限公司”的间接全资子公司。这意味着,9家供应商中有5家都与中新宏源存在关联。
此外,还有两家供应商与上海中开国能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开国能”)有关,即该公司与其历史子公司上海产合柯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而中开国能亦曾在2023年4月被中国华能“打假”,中国华能官网发布的“假冒华能新能源企业信息”中,中开国能赫然在列。
这意味着,锦州港披露的9家供应商中有7家与“假央企”存在重要关联。
另外客户方面,8家客户单位中,多家公司穿透后的股东出现中国蓝田总公司。此前曾有公开报道称中国蓝田总公司是“央企挂靠”的常用单位。
此前,锦州港已因违规担保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公司及多位高管因开展无商业实质的贸易业务虚增收入和利润被予以纪律处分。巧的是,上述大额逾期的债权亦因开展贸易业务形成。如果这些往来单位的“假央企”身份坐实,锦州港面临的风险不容小觑。目前,锦州港几乎已按债权总额计提坏账准备,导致公司利润总额减少21.68亿元,计提原因为“鉴于公司贸易业务往来款逾期事项具有突发性、整体性特征,相关债权的回收存在风险性和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