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贸会Insight | 人形机器人有“大脑”了,但实现商业化还要时间
有行业人士提出,大模型是当下给机器人赋能大脑最佳的载体。
这几天,在杭州大会展中心8号场馆外,“机器人大party”被人群层层包围着,人形机器人、消防机器人、巡逻机器球等纷纷亮相,还有会“舞狮”的机器狗。
机器人的风,“吹热”了第三届全球数字贸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数贸会”)现场。本届数贸会上,人工智能展区首次了机器人专区,共有35家以上机器人企业齐聚、60个以上智能机器人齐展,五天观展人数超8万人次。
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有哪些?智能化程度究竟如何?产业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带着这些问题,9月25日~9月26日,银柿财经探馆人工智能展区,发现科幻电影部分元素已经照进现实,“机器人+”的未来或许并不遥远。
既卷“技能”又卷“脑力”
机器人也能跳《科目三》舞蹈?在杭州宇树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公司最新发布的Unitree H1人形机器人无疑是现场最吸睛的主角。
演示过程中,现场工作人员还出其不意踹了UnitreeH1一脚,但它并没有摔倒,仍然平稳地跳动着舞步。
据了解,这款人形机器人主要实现了运动控制算法的稳健与步态规划优化,无需人工干预,配备的3D激光雷达赋能其自主避障与精准定位导航能力,未来将在工业、服务业等场景中运用。
Unitree H1人形机器人表演
邻近宇树科技展位的五八智能科技(杭州)有限公司,则带来了D11这款人形机器人。它在现场完成了抓取、粘贴、扫描标签,并将相关配件物品放到指定的位置上。五八智能工作人员王珊珊介绍,这款机器人目前主要针对3C制造、汽车制造等领域场景进行探索研发,此前曾在电视机生产工厂里投入使用过。
D11人形机器人贴标签
现场展示的人形机器人还有钛虎机器人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带来的钛虎二代人形机器人T170A,杭州闻名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可以和观众拥抱的机器人,它拥有用硅胶材料制成气动柔性臂。
展馆现场,能够完成巡检工作的机器人也不少。包括机器狗在内,还有诸如逻腾科技推出的“两栖智能机器人”,外形呈球状,已经在民航机场、地下管廊、化工等关键要害领域使用。申昊科技(300853.SZ)则展示了室内轮式巡检机器人、列车车底检测机器人等。
服务机器人其实并不陌生,如今在酒店等空间中已经能够看到送餐、礼仪迎宾的服务机器人。而在数贸会现场,参展观众不仅能看到制作咖啡、奶茶的机器人,还能找到完成垃圾分拣、马桶除污的“保洁小能手”。
在杭州星物种机器人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物种”)的展位上,这款针对商业卫生间场景在国内首发的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观看。在演示现场时,银柿财经看到这款机器人从地面上的几样垃圾中精准选中了废弃卫生纸。
比拼“技能”之外,参展观众还能和机器人比拼脑力。科大讯飞(002230.SZ)、商汤科技两家公司都携带了自家AI下棋机器人参展,陆续有人现场和机器人下一盘五子棋、围棋或者象棋。
而除了机器人本体,展区里还有核心零部件等供应链的展示,部分企业拿出了关节模组、减速器、传感器等。
“大模型+机器人”新风向
在人工智能展区逛展时,银柿财经不时听到“具身智能”一词。
据了解,具身智能是指在机器智能领域中,通过将智能算法与物理实体的感知、行动和环境交互相结合,使机器能够以更自然、更智能的方式与环境进行交互,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人工智能系统主要关注于数据处理和符号推理,而具身智能强调机器通过感知、行动与环境直接交互,从中获取知识和经验,并在实践中逐步改进自身的能力。
简单来说,“具身智能”突出的是人机交互方向,对物理世界产生影响。
多位受访对象向银柿财经提到,机器人本体主要有“大脑”“小脑”和整机三个部分。整机属于硬件部分,包括四肢以及相关功能组件。“大脑”能够给出指令,是机器人智商的体现,“小脑”负责维持身体平衡,控制行动稳定。
科大讯飞机器人首席科学家季超在本届数贸会期间举行的Transform·2024全球数字生态大会上介绍,过去大部分机器人从业者都是在关注机器人运动控制,以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具身机器人在智能化上存在一定的瓶颈,不具备复杂任务的理解和拆解规划能力。
季超认为大模型是当下给机器人赋能大脑最佳的载体。“从机器人的视角看,我们会把大模型比喻成机器人的‘大脑’,而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分别是处理语言和空间的模块。”
他在接受采访时举例解释道,“让机器人去拿起一种水果,并将其放到指定的位置,那么就需要提供给它一个语言理解的能力,但是它该怎么拿起水果、怎么放,这就要训练单独的模型了。”
目前,国内已经有不少企业在对此进行探索研究,包括科大讯飞在内。在这家公司的展位上,就有一款名为“超脑平台”的产品。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超脑平台”是依托讯飞超脑2030技术底座,可以向机器人提供多模态感知交互和大模型认知理解服务,实现机器人能听会说、能理解会行动。
“其实就是一套人机交互系统,在嘈杂的环境背景中,它在‘听懂’下发的任务要求后,会把动作分解为几个步骤完成。”上述工作人员还表示,目前超脑平台和部分机器人公司达成了合作。
依赖于产业链条的成熟
值得一提的是,场馆内已经有在融入大模型的人形机器人,但数量较少。其中,D11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就在探索“机器人+大模型”这一赛道。
“公司团队之前就在卫生间清洁领域深耕了多年,前几年就想研发推出机器人这类产品。”星物种公司市场营销负责人陈尚刚回忆,当时由于设备成本过高、技术发展也不成熟,机器人产品研发先暂时搁置。
在这两年,国内迎来“百模大战”,机器人零部件成本价格也有所下降。
“像这款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机械臂,前几年价格在5~10万元左右,现在的话可能就要2万元左右。”陈尚刚表示,基于这些行业变化,星物种与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科学家开展合作,共同研发全景清洁多模态大模型。
“由于我们有多年的行业积累,卫生间清洁的数据、场景内容信息是比较丰富的。”陈尚刚指出,不同于通用型大模型,团队研发的这款大模型实现了与产业相结合,具身智能清洁机器人将于今年年底投入市场,之后也会打通大模型的商业模式,项目商业前景明朗。
针对工业场景研发的D11人形机器人,距离商业化投入使用还有一段距离。“目前正在寻找合适、成熟的大模型。”王珊珊坦言,头部公司推出的大模型是泛化的,并不是那种细分行业领域的,如果要让机器人具备更深入的决策和判断,需要双方共同对模型进行开发。
除去这一因素,机器人产业链的生态链条是否成熟也是关键。“像人形机器人实际投入应用很少,大部分机器人公司更多将其卖给高校、科研机构合作,他们会对其进行二次开发。”有受访对象指出,虽然产业零部件有所降价,但成本价格仍然较高,接下来还是要依赖于供应链的完善。
银柿财经注意到,目前多地政府已出台相关政策支持鼓励机器人产业发展。比如,浙江印发的《浙江省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提出,力争到2027年,浙江省人形机器人年产量达到2万台,核心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关联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