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打一折!银行加入基金代销降费混战
招行率先出手,基金代销市场“风云再起”
基金代销的价格战,似乎即将进入一个更焦灼的新阶段。
在7月18日举办的“2024财富合作伙伴论坛”上,招商银行(600036.SH)党委书记、行长王良宣布,招商银行将实施基金买入费率全面一折起,其范围囊括线上线下全渠道、基金品种全品类和认申购等费率类型。
无独有偶,贵州银行(06199.HK)也在7月初宣布,从今年7月4日至12月31日起,决定对贵州银行2024年度内代销的所有基金,开启申购及定投费率一折的优惠。
银行代销基金产品全部打一折,这究竟释放了什么信号?
“重磅炸弹”
这并非银行第一次宣布对代销基金的费率打一折。
早在2020年,招商银行(600036.SH)就曾对部分基金实施申购降费。2021年7月,招商银行宣布推出公募基金差异化费率体系,将旗下近千只基金申购费率降至一折。
同样在2021年,平安银行(000001.SZ)也宣布对大部分非首发、非定制的A类份额,包括定投产品,申购费率全部打一折。
2023年时,银行代销基金曾出现过一次“一折潮”。2023年内先后有兴业银行、厦门银行、民生银行和农业银行等多家银行,宣布客户通过银行柜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渠道,申购或定投旗下部分基金产品时,可享受费率一折优惠。
可以发现,此前银行在推出一折费率优惠活动,都会将其限定在一定的范围之内。而本次招商银行和贵州银行将打一折的优惠力度扩大到旗下所有代销基金产品,明显进一步加大了基金代销降费力度,也无疑是在业内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三方角力,格局生变
两家银行的新动向背后,是基金代销的三大主力,银行、券商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之间愈发激烈的博弈。
梳理中基协自2021年起公布的基金销售机构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前百强数据,可以发现基金代销市场正呈现出银行与第三方代销机构“连连后退”、券商“高歌猛进”的局面。
其中,商业银行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已经从2021年四季度末的3.79万亿元降至2023年四季度末的2.29万亿元,占比从58.6%下降至45.69%。
独立基金销售机构2023年年末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销售保有规模为1.22万亿元,比2021年四季度末减少了4777亿元。
与之相反,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券商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截至去年四季度末共计1.43万亿元,占比28.41%,反超第三方基金销售机构,成为仅次于银行的第二大基金销售渠道。
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20日,银行(包括城市/农村/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华外资法人银行)、证券公司和独立基金销售机构代销基金数量分别为14.45万只、48.78万只和36.57万只。
或仍将有新动作
代销市场格局的变化,直接对银行和第三方平台的收入造成了冲击。
招商银行2024年一季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其代销基金代理基金收入10.26亿元,同比下降32.68%。招商银行对此解释称:“主要是受基金降费和权益类基金保有规模及销量下降影响。”
东方财富(300059.SZ)的一季报显示,其今年一季度营业收入7.51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30.34%,主要原因为“金融电子商务服务收入下降”。此处的金融电子商务服务,即为天天基金提供的基金销售业务。
此外,作为蚂蚁(杭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的股东,恒生电子(600570.SH)最新发布的2024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恒生电子预计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537.7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4.11亿元,同比下滑92.07%,这或许意味着蚂蚁基金2024年上半年业绩仍不容乐观。
而早在披露2023年年报时,几家代销机构就针对应对代销收入下滑的困境提出了解决方法。
例如招商银行在2023年年报中写道:“继续推进大财富管理业务发展,财富管理客群扩面和挖潜并重,加大产品创新力度,挖掘重点客户的资产配置潜力,密切关注权益市场回暖机遇,优化保险、基金、理财等产品结构,量价并举,提升财富管理手续费及佣金收入贡献。”
本次宣布实施基金买入费率全面一折起,或许就是招商银行回应此前部署的第一步。而之后其他银行是否会加入这场“价格战”,或者其他代销机构是否会采取新举措吸引投资者,仍有待进一步观察。